菩萨性
(术语)五性之一。满二利之行而当成佛之大乘菩萨种性也。
(术语)五性之一。满二利之行而当成佛之大乘菩萨种性也。
(譬喻)菩萨之行,能投人情,令人欢喜,故譬以舞曲。大日经五曰:一切如来神力之所加持,善解正遍知道菩萨行舞。
(菩萨)出家菩萨僧与声闻僧其受戒及外形等之异同颇有诤论,以梵网为宗者,谓声闻僧之外有菩萨僧,外相虽与声闻僧为一、而其戒法别有梵网所说之菩萨戒,大异于声闻僧之小乘..
(名数)菩萨见谛已上之修行,分为十地。
(名数)新作十地,旧作十住。菩萨见谛以上之修行地也。又五十二位中十信之次位有十住位。
(杂语)状人慈善之语。参看金刚努目条。
(书名)一卷,唐玄奘译。与昙无谶译之菩萨戒本经同本,但中有开性罪之八条,瑜伽禀承宗之戒本也。
(经名)姚秦罗什最后译出梵网经中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为二卷,题曰梵网经卢遮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别录此下卷中偈颂已后所说之戒相为一卷,以便诵持。台祖智者名之..
(经名)一卷,梁僧伽婆罗译。舍利弗问忏悔随喜劝请回向,佛具答之,初明十世界之十佛,使结坛受持,后明过去大光明聚如来时,世尊为竭伽陀天女受持此经即转女身。..
(术语)内证为菩萨,外现声闻比丘之形者。法华经常不轻品曰: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