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僧

(菩萨)出家菩萨僧与声闻僧其受戒及外形等之异同颇有诤论,以梵网为宗者,谓声闻僧之外有菩萨僧,外相虽与声闻僧为一、而其戒法别有梵网所说之菩萨戒,大异于声闻僧之小乘戒,引心地观经报恩品所说之三种僧为其的证。禀承瑜伽者,以智度论之文为的证,谓余佛虽于三乘之僧,各异其戒,以别其位,而我释迦法中,声闻僧之外,别无菩萨僧,出家之菩萨,与声闻僧同受比丘戒,依其腊次,列次于声闻僧之中,如法华经所谓常不轻菩萨比丘是也。论三十四曰:诸佛多以声闻为僧。无别菩萨僧。如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以释迦文佛无别菩萨僧,故入声闻僧中次第坐。有佛为一乘说法纯以菩萨为僧。有佛声闻菩萨杂以为僧。如阿弥陀佛国菩萨多,声闻僧少。愚案从戒法言之,则显教中声闻菩萨之二僧别异,从其形相言之,则显教中所说之圣弟子,不论声闻菩萨,皆为出家沙门之相,其蓄发戴冠挂璎珞之在家庄严形相,仅限于密教,且如心地观经,非纯显教,显密合部之经也。故舍律衣,用素绢等官衣,或戴宝冠,为密教之菩萨僧,尚有其说,若为释迦法中显教之菩萨僧,则甚不可。支那于后周之世,始有菩萨僧。僧史略下曰:后周太武皇帝坏毁佛道二教,寻武帝崩,宣帝立,渐欲兴佛教,即敕曰:太武皇帝嫌浊秽,故废而不立,朕简耆旧学业僧二百二十人,勿剪发毁形。令于东西二京陟岵寺为国行道,所资公给。时高僧智藏,建德二年隐于终南紫峰阁,至宣帝时出谒,敕令长发为菩萨僧为陟岵寺主。大象二年,隋文为丞相,藏谒之,因得落发,又释彦琮不肯为菩萨僧,以其戴花冠被璎珞像菩萨之相,恶作此形。谓非佛制也。

相关推荐

一切如来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大空三昧也。大日经一曰:正觉之等持,三昧证知心,非从异缘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故说为大空,圆满萨婆若。同疏六曰: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者。如大般..

一心三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智于一心之上同时发得也。盖在别教,修空观得一切智,修假观得道种智,修中道观得一切种智,由如是次第之三观,次第发得三智。而在天台圆教,则三观融于一心,故..

一切皆成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一切众生皆悉成佛也。对于五性各别而言。盖三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余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为无..

一切种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智之一。言能以一种之智,知一切诸佛之道法,又能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一代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释迦如来自成道至灭度一代中所说大小乘之诸教也。止观义例下曰:一代教法,会在法华。

一切智慧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大日如来也。大日经一曰:一切智慧者,出现于世间,如彼优昙华,时时乃一现。

一大三千世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世界之中央,有须弥山,此四方之大海中有四大洲,此大海之外,以铁围山围绕之,如是谓之一小世界。合一千一小世界,谓之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谓之中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