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疏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五

经疏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五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十定品第二十七(入第四十经)初明来意。先辨会来。会来有二。一约圆融。谓前明普门中所具差别正位。故寄历人天。今明..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一

经疏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一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疏。释此四分具如杂集第十三者。然此论建立补特伽罗。略有七种。谓病行差别故。出离差别故。任持差别故。方..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六

经疏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六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十通品第二十八(已下入第四十四经)初来意为答第二会中十通问故。以二品明业用广大。前定。此通。义次第故。亦由依定..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七

经疏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七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阿僧祇品第三十初来意有二。一通。谓前三品别答前问。此下三品总明等觉深奥故。二别。谓前既智圆证极。此品校量行德..

无量寿经义疏

经疏部

无量寿经义疏下卷沙门慧远撰次明修治忍力成就不计众苦。能忍违缘。故离三觉不起三想。少欲知足。能忍顺缘。故离色声香味触等。此两段竟。次离惑体。无染恚痴。染犹贪也。此..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八

经疏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八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已下入第四十八经)初来意者。前品总明果法。此品别显相德。近答前品身问。远答普光眼等六根..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九

经疏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九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已下入第五十经)初来意者。前品明称果之因。此品辨如因之果。体虽平等不坏二相。先因后果义次第..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二

经疏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二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第七菩萨。疏二缘生无作观下。疏文有二。先总科。谓前偈上半无作。下半缘成。后偈上半缘成。下半即无作。二..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

经疏部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下释璟兴撰经曰佛告阿难至及不定聚者。述云第二辨众生往生因果。即遂摄众生愿而申往生。往生有四。一凡小往生二大圣往生三双以得失劝凡小生四叹彼土胜..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

经疏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已下入第五十二经)第五明出现境界。正显分齐之境。兼辨所缘之境。依初义者。前约智以显心。此正明智用分齐。依后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