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十四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十四

杂广解脱义 释一等四执义

四相品之第四

又解脱者名曰甚深(至)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明骏桉。前已广上八味竟也。此下更举别义。是二乘所不能入者也。此总叹甚深不可见也。

又解脱者名无舍宅(至)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明骏桉。杂举众德。随所乐入而解释也。

又解脱者名断一切(至)无漏善法断塞诸道。

桉。僧宗曰。断邪见诸道也。

所谓若我无我非我非无我。

桉。僧宗曰。我者常见。无我者断见也。非我非无我者。此第四家计也。阙第三家。第三家云。亦我则不同第一家。亦非我复不同第二家。所言不同者。谓不全同。乃片同耳。今第四家。复异第三家也。言非我者。不同第三家斥我也。言非无我者。不同第三家斥无我也。虽有此言。及其捡覈。亦不得异第三家之也。

唯断取着不断我见(至)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桉。僧宗曰。生死非我横生我心。此是取着应断也。佛性是理。不断此也。

又解脱者名不空空。

桉。僧亮曰。常乐我净是一实。又解脱众苦是二实。故名不空空。

空空者名无所有(至)实无解脱故名空空。

桉。僧亮曰。尼揵所计解脱。无常乐我净一空。又非解脱二空也。名无所有者。体是无常。又非解脱。无所有者也。

真解脱者则不如是(至)而复无有水酒等实。

桉。僧宗曰。水酒瓶者。为不空空譬也。乃可无水而器不空。明涅槃乃空无生死耳。而常果不空也。

解脱亦尔不可说色(至)谁受是常乐我净者。

桉。僧宗曰。垂形六道处。处见色也。

以是义故不可说空及以不空(至)如来即是涅槃。

桉。僧亮曰。本未释之。贪是结本。相名贪境也。贪与所贪。系缚三有。一切烦恼。由之而起。故生死之数。因果无穷。永断贪故。次第而灭。一切解脱。

一切众生怖畏生死(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桉。僧亮曰。上广说解脱。令人归也。法相有三。何者。法相常定。贵其先觉。先觉者归佛也。所觉者。妙归法也。非法不得名觉也。小觉诸法非我。假用境智合用。生死可除。识其合用归僧也。归说行始。此明其终。终得尽苦。名解脱也。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至)非是声闻缘觉所知。

桉。僧亮曰。涅槃一法具二也。二言俱在当也。佛法僧常者。常即涅槃。常名是一。而三事即涅槃。僧宗曰。如三归之异者。当知涅槃。似不一体。欲令如来释会三归。所以体一而义异之旨也。佛以众生畏生死故。为说三名。非所以别体也。有法名一义异者。此更开释所以得有施三名之竟也。夫施设名义。自有多涂。如佛法僧常。是名一而三义是异。佛以觉为义也。法名不觉者。法以轨为义。非觉义也。涅槃名解脱者。即是无累。彼自有释义也。今解脱者。是翻彼义释也。虚空名非善者非善。非恶也。此证名义俱异者矣。我昔告彼提者。引证三归名义不应一也。就别体法僧。则体义俱异。今就佛上。则其体虽一。逐义为三。不可以体一故。使义不得三也。谓义有三。欲令体亦别也。说一为三者。随方设化。说法不同。三归亦尔也。

迦叶复言如佛所说(至)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桉。僧亮曰。生灭聚积名身也。分别苦乐名智也。涅槃无此。故名舍也。谁受安乐者。上说种种乐。明非受乐。故发问也。身得安乐者。有食有身。有识分别。名为苦也。无食无身。不生分别。名为乐也。无受乐者。无受理圆。不可以方事喻也。此中诸譬。皆是少分耳。僧宗曰。食已闷者。行地之时。贪嗜五欲。譬之于食。为惑所蔽。如心闷也。出外欲吐者。标心离苦义言出耳。欲除烦恼。吐已还者。修道断结。功登果就。俯入生死。譬如还也。同伴问者。如迦叶今所问也。若言差者。如来解释果地之妙极也。显别昔曰舍身舍智。言虚不实也。

迦叶复言不生不灭(至)如来之性即是解脱。

桉。慧朗曰。迦叶因释解脱。有此句也。故以为难。请重释也。

佛告迦叶善男子是事不然(至)不可以譬乌鹊之音。

桉。僧亮曰。以鸟譬鸟。以声譬声。遍取同鸟。不得相比也。分取可譬佛声也。

尔时佛赞迦叶善哉善哉(至)知诸法性皆亦如是。

桉。僧亮曰。以是因缘者。少分因缘也。无能匹者。非遍喻也。为喻者少分也。

迦叶复言云何如来(至)成就满故名大般涅槃。

桉。僧亮曰。凡圣不可相譬。若分取可借凡以明圣也。虽不具足者。逆罪有二种。一者但以心重。为不具足。二者以心重事重。为具足。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至)当作如是护持正法。

桉。智秀曰。迦叶领旨。佛赞述也。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十四

相关推荐

维摩义记

经疏部

维摩义记卷第四(末)见阿閦品者。因行既成入佛境界能见诸佛。此品具论。于中初明见释迦佛后见阿閦。从后立称。名见阿閦。阿閦胡语此云无动。此品明见无动如来。是故名见阿閦..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

经疏部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上二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自下大段。第二令依解修行随根证入。谓创因法镜照心。顿能信解。至于长久修证。则节级不同。良以障有浅深根有利..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十三

经疏部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十三沙门一行阿阇梨记转字轮漫荼罗行品第八之余次下黄色时。当想ka 字作真金色。其焰亦然。是金色牟尼佛也(牟尼是佛都号)迦义是作业义。以无作故永..

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

经疏部

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至)通达自心分别之相 能取所取者。亦云能缘所缘。谓即心识见相二分也。故华严经云能缘所缘力种种法出生。余文意谓欲了知者。应离..

金光明经文句

经疏部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三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释忏悔品诸大乘经多分散明忏悔。此经专以忏悔当品。今先释名。忏者首也。悔者伏也。如世人得罪于王。伏欵顺从不敢违逆。不逆..

净名玄论卷第四

经疏部

净名玄论卷第四(宗旨上)第二论宗旨凡有二。一总定宗旨。二别释二智。一总定宗旨者论曰。已知名字。宜识旨归。旨归不同。凡有四说。有人言。此经名不思议。即以不思议为宗。..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十九

经疏部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十九沙门一行阿阇梨记次百字位成品第二十一尔时金刚手秘密主。白佛言。希有世尊。以下偈说真言救世者(谓上百门王也)谓能生诸真言也。真言救世者。真..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六

经疏部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六(之一)长水沙门子璿集第五返闻真实证。此门次第合次那律。以是六根之耳根故。今以圆通义广庆说相继勅简连环。故最后说。以表臻极真实故尔。若前便说。..

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六

经疏部

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六(〔时〕)东都沙门(宝臣)集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月光妙眼如是等 因上觉二无我等法名为佛。过去诸佛已觉此法。故名为佛。以过去故。世尊今觉此法亦名..

维摩经义疏卷第六

经疏部

维摩经义疏卷第六胡吉藏撰香积品第十此品来意。有十种因缘。一者三时利益。从经初至不二法门。谓食前利益。此之一品。谓食时利益。菩萨行品。食后利益。二者。至人住于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