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来源
【种子来源】此是指种子的来源或原因而说的。种子有二类,一者本有种子,二者新熏种子。本有种子,谓阿赖耶识中,本来含藏有有漏无漏一切有为法的种子;新熏种子,谓阿赖耶..
【种子来源】此是指种子的来源或原因而说的。种子有二类,一者本有种子,二者新熏种子。本有种子,谓阿赖耶识中,本来含藏有有漏无漏一切有为法的种子;新熏种子,谓阿赖耶..
【种子依缘】生识的九缘之一。种子,即眼等八种识之种子。谓眼识依眼根种子而能见色,耳识依耳根种子而能闻声,鼻识依鼻根种子而能闻香,舌识依舌根种子而能尝味,身识依身..
【种子建立的渊源】大乘唯识宗建立种子,是本宗的基本理论之一。所谓‘八识三能变’,即是以种子为能变之因。而种子之建立,其渊源可追朔到部派佛教的‘一味蕴’和‘穷生死..
【种子特性】种子是一种功能,此功能非物质而有物质的力用。世间色、心万法,皆自此‘能’、此‘力’生起,故种子有下列之特性;一、种子非色非心,只是一种功能。二、此种..
【种子异名】种子有许多异名,各有其意义,而所指的全是种子。兹举重要者如下:一、种子,见‘种子’条。是望它自身所生的现行而得名。二、功能:功者功用,能者能力,以其..
【种子识】乃执持诸法的种子不失不坏之识,为阿赖耶识异名之一。此识含藏万法种子,能生起一切法,故称种子识。《成唯识论》卷二曰:‘此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失,故名一切..
【境】境为感觉作用的对象,又作境界、尘。即根与识的对象,亦即心与感官所感觉或思惟的对象。引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感觉思惟作用的对象,即色、声、香、味、触..
【境不离识】唯识学立论,以一切客观外境都不实在,皆是主观心识的虚妄变现——由心体的自证分变现出相分,再由见分去缘虑分别,故曰不离识。..
【境唯识】法相唯识宗的窥基大师,将诸经论所说唯识文义总摄为五种,称为五种唯识,此为五种唯识之一。亦即就所观之境,而阐明唯识的意义,如阿毗达磨经说‘一处四见’的譬..
【境无识有】做为客观现象的外境,是内识的虚妄变现,故曰境无,以此成其唯识。《成唯识论述记》曰:‘唯谓简别,遮无外境,识谓能了,诠有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