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胜
【十一胜】十二因缘中,为发业支的无明,有十一种殊胜事,即为:一、所缘胜者,谓无明遍缘于染净。二、行相胜者,谓无明能隐真显妄。三、因缘胜者,谓无明为惑业之生本。四..
【十一胜】十二因缘中,为发业支的无明,有十一种殊胜事,即为:一、所缘胜者,谓无明遍缘于染净。二、行相胜者,谓无明能隐真显妄。三、因缘胜者,谓无明为惑业之生本。四..
【十一识】这是摄论宗所立,由阿赖耶识的变异而生起十一种识的差别。即:一、身识,指眼等五根。二、身者识,即染污识。三、受者识,又作能受识,指意根,即第八、七、六后..
【十二有支】此又称为十二因缘有支,十二缘生,这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悟的真理,亦是原始佛教的基本理论,以此来解释人生痛苦烦恼的起源,及生命流转的因果。阿含经中所..
【十二有支流转门】十二有支流转门,是顺观十二因缘,即有情生命流转的因果,如《缘起经》曰:‘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
【十二有支还灭门】十二有支还灭门,是逆观十二因缘,有情生死还灭的因果、即解脱的因果。如《过去现在因果经》谓:‘若灭无明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
【十二处】为蕴、处、界三科之一。指内六根加外六境,此又作十二入。处是‘托以生识’的意思,指六识是依托六根六尘而生的,亦即六根六尘是六识所生之处。十二处又称十二入..
【十二类生】指众生依受生的差异,而有各种分类。例如九类生,即指胎、卵、湿、化等四生,再加上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五类;而于此九类中,除去非有想非..
【十八不共佛法】此为十八种不共通之法。即不共通于声闻、缘觉,唯佛与菩萨特有的十八种功德法。此十八不共佛法,为:一、诸佛身无失,二、诸佛口无失,三、诸佛念无失,四..
【十八界】为蕴、处、界三科之一。指在我人一身中,能依之识、所依之根与所缘之境等的十八种法。界为种类、种族之义。谓十八种类自性各别不同,故称十八界。即眼、耳、鼻、..
【了】《成唯识论》卷二曰:‘了谓了别,即是行相。’何谓行相?以能缘之心,行履于所缘之境的作用,称为行相。此行相就是指心识四分中‘见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