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类忍
【灭类忍】谓观欲界灭谛之后,复观上二界灭谛,生无漏法忍,是欲界灭法忍之流类,是名灭类忍。见《三藏法数》。
【灭类忍】谓观欲界灭谛之后,复观上二界灭谛,生无漏法忍,是欲界灭法忍之流类,是名灭类忍。见《三藏法数》。
【灭类智】谓观欲界灭谛之后,复观上二界灭谛,真智明发,是欲界灭法智之流类,是名灭类智。
【烦恼心所】六位心所的第四位,计有贪、嗔、痴、慢、疑、恶见六种。此又称六种根本烦恼,由此能生起随之而来的随烦恼。《成唯识论》曰:‘烦恼心所,其相云何,颂曰:烦恼..
【烦恼道】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即见、思等惑。谓由此烦恼为因,致感生死之果,故名烦恼道。
【烦恼障】又作惑障。指妨碍菩提之道,而使无法证得涅槃的烦恼而言。此与所知障并称为二障。《成唯识论》卷九谓,扰乱众生身心,妨碍证得涅槃的一切烦恼,称为烦恼障。烦恼..
【烦恼杂染】三杂染之一。烦恼杂染又作惑杂染。指身见、边见及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能染污真性,令不清净。包括一切的烦恼与随烦恼。分类言之,有见所断与修所断两大类;或..
【解行】知解与修行。解理行事也。《天台戒疏》曰:‘于出世道解而勤行,故名解行。’
【解行地】又作解行住、胜解行地。为菩萨修行阶位之一,七地之一,十二住之一。即依解而修行,未证真如之前的三贤阶位。亦即入于初地以前,由思惟力方便而习得一切善根之位..
【解行相应】指知解与修行相应。
【解脱身】二佛身之一。佛身解脱烦恼障,故名解脱身。《成唯识论述记》卷十曰:‘言法身者,非三身中之法身也。佛得二名,离烦恼故,名解脱身。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