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陀含向
【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斯陀含果】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即第二果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后三品犹在,须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故名一来。(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心起贪..
【须陀洹向】指入见道时,初见四圣谛之理,得无漏清净法眼之阶位。又因其直至预流果,不堕于三恶趣,故又称无退堕法。但因此位之圣者尚未证入其果位,故不称果,而称为向,..
【须陀洹果】预流果,又称初果,指断尽三界之见惑,预入圣道之法流,以第十六心入无漏圣道之阶位。预流果圣者之轮回生死,最长仅于人界与天界中各往返七度;此即言十四生间..
【恼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一.恼者恼怒,于忿恨之后,遇违逆事,因而爆怒,凶狠暴戾,有如蝎子螫人。此在《成唯识论》曰:‘云何为恼,忿恨为先,追触暴热..
【寻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寻者寻求,对事理粗略的思考。《成唯识论》曰:‘寻谓寻求,令心偬遽,于意言境,粗转为性。’见《成唯识论》卷六。..
【喜受】五受之一。即于顺境,其心适悦的感受;为受心所对苦、乐、忧、喜、舍五受之一。在欲界、初禅及第二禅中,凡与意识相应所起的心悦,称为喜受。见《俱舍论》卷三。参..
【量】量的诠释有广狭二义,狭义而言,量是认识,是知识,亦是测量之意。量有量果,即认识作用的结果。亦可说是知识或知识的内容;广义而言,则指认识作用的形式、过程、结..
【最胜真如】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二地断邪行障所证的真如,此真如极净尸罗,极净尸罗,足无边功德于一切法中最胜,故名最胜。参阅‘十真如’条。..
【尊重行】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八位。此位菩萨,修愿力行,尊重善根智慧,更为修习,增益自利利他事业,称尊重行。见《成唯识论》卷十。参阅《十行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