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识
心为集起之义,意为思量之义,识为了别之义。唯识论说:薄伽梵(即释尊),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别义。俱舍论说:集起故名心..
心为集起之义,意为思量之义,识为了别之义。唯识论说:薄伽梵(即释尊),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别义。俱舍论说:集起故名心..
起信论所说的一心二门,即真如门和生灭门。
意谓人人心中皆具佛性,只要从吾人的心灵下功夫,就可以成就佛道。
又名中有,即人死后尚未投胎之前,有一个微细物质形成的化生身来维持生命,此化生身即是中阴身。此中阴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经过七番生死,等待业缘的安排..
人死之后,尚未投生,于中阴中,就能了知他将来投生之处了。
不偏于空,也不偏于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谓之中道。法相以唯识为中道,三论以八不为中道,天台以实相为中道,华严以法界为中道。..
中道的胜义,即离互相对立的二边,连中亦不要,绝诸对待的胜义。
观想中正不偏之理的观法,为天台三观之一。
诸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叫做中道实相。
简称中谛,即有就是空,空也就是有,圆融而无碍,不偏于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