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caturmahabhuta)

sida

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为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又名四界。界,是种类的意思,谓地、水、火、风四种物体均能保持各自的形态,不相紊乱。亦名四大种。种,有能生的作用,如种子。佛教认为一切物质都是四大所生。又把物质世界称为色法。色,分能造色和所造色两类,四大种为能造色,其余一切物体为所造色。

四大之大,有两种含义:1、相大,如大山大地,大江大海,大山劫火,黑团风、龙卷风等;2、用大,一切物体皆为四大组成(所造)。说一切有部认为,四大各有不同的性能和业用,地大以坚为性,有一定硬度,其业用能受持万物;水大以湿为性,有一定的湿度,其业用能使物摄聚不散;火大以热为性,有一定的温度,其业用能使物成熟;风大以动为性,有一定的动力,其业用能使物成长。四大分内外两类,动物体内的四大称内四大,动物体外的四大称外四大。四大又有实假之分。从四大的坚湿暖动诸性而言,唯身根能感触,属触处所摄色,为实四大;眼根所见的四大,是形色(地水火风的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等形状)和颜色(地水火风的青、黄、赤、白、黑等颜色),属假四大。佛教认为人身亦由四大构成,以此说明人身无常、不实、受苦。《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称: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

四大原是古印度用以分析和认识物质世界的传统说法,佛教加以改造。但古印度佛教以外的各学派,对四大的解释各有不同。顺世派对于物质世界不论能造所造,都说是四大,并认为是常住不变的。胜论派认为四大属于实句义(实体范畴),是常与无常。数论派认为,地水火风既是所造也是能造,说四大是色、声、香、味、触五尘(五唯,即五种细微元素)所造。佛教各派对四大也有不同的见解。大众部认为,四大为能造,色香味触四尘为所造。成实学派认为,四尘能造四大,四大能造五根,主张四大通能造所造。经量部认为能造所造皆通实假,主张微尘是实,粗色属假。一说部认为,能造所造唯有假名,都无实体。瑜伽行派认为,有漏大种所造色属依他起性,无漏大种所造色通圆成实和依他起;大种唯属实,造色通实假。(刘明渊)

相关推荐

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

无常(anitya)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chang佛教教义。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

佛教派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戒(sila)

中国大百科全书

Jie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

法(dharma)

中国大百科全书

Fa佛教术语。《俱舍论》卷一称能持自相故名为法。这是传统的解释,意即凡具有质的规定性,并为人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称为法。根据这种解释,由于大小乘及派别的不..

佛事仪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

foshi yishi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从广义说,由三皈五戒到三坛大戒,由简单念诵到各种仪规都可称为佛事仪式。一般主要是指为信徒、施主等..

无我(anatman)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wo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

焰口

中国大百科全书

瑜伽焰口施食,本是密教依不空所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修法的仪则。此经最初唐实叉难陀译为《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面然即焰口,为一饿鬼名。经中说阿难在定中受..

八正道(aryastangika-marga)

中国大百科全书

Ba zhengdao佛教教义。亦称八支正道、八支圣道或八圣道。意谓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1、正见。正确的见解,亦即坚持佛教四谛的真理;2、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