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唐代善导(613~681)撰。本疏简称《观经疏》,内分玄义、序分义、定善义、散善义四部分。所以通常称为《四帖疏》。除此疏外,作者还著有《法事赞》、《观念法门》、《往生礼赞》、《般舟三昧赞》四部五卷。

本疏在宋代似只有玄义分流行。遵式的《西方略传序》及戒度的《观经扶新论》曾提到它,元照的《观经义疏》也曾引用其文。此书传入日本似在天平年间以前,天平十六年(744)后逐渐有四卷的写本流行,此后有关净土诸书往往加以引用,成为日本净土教的要籍。如日本的源空,就是依据本书散善门一心专念义而开创净土宗的。

此书广开净土法门。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玄义分,作七门料简:一、先标序题,二、次释经名,三、辨释一经的宗旨和教判,四、谈说法人的差别,五、料简定善和散善二门,六、和合经论相违,问答释疑,七、料简韦提希闻佛正说得益分齐。第六门问答释疑中又分六段:一、先述诸师所解的往生九品义,二、以道理破诸诸师义,三、重举九品返对破,四、引文证明往生的对象定为凡夫非为圣人,五、会通别时义,六、会通二乘种不生义。以上七门料简都是文前玄义,一一引教证明。以上是第一卷。

第二部分为序分义。作者将全经文义分科为五门:一、序分,从如是我闻至五苦所逼云何见极乐世界。二、正宗分,从日观初句至下品下生。三、得益分,从说是语时主诸天发心。四、流通分、从阿难白佛至韦提希等欢喜,以上四分佛在王宫正说,这是一会。五、阿难为耆门音大众复述,又是一会。

此中序分义,又分为二:一、证信序,即如是我闻一句。二、发起序,即从一时至云何见极乐世界。此中又分为七:一、化前序,二、禁父缘,三、禁母缘,四、厌苦缘,五、欣净缘,六、散善显行缘,七、定善示观缘。以上是第二卷。

第三部分为正宗分定善义。即显示十六观中前十三观:初、日观,二、水观,三、地想观(地观),四、宝树观,五、宝池观,六、宝楼观,七、华座观,八、像观,九、真身观,十、观音观,十一、势至观,十二、善观,十三、杂想观。从初日观至第七华座观,总明依报,从第八像观至第十三杂观,总明正报。以上第三卷。

第四部分为正宗分散善义,又分二段:一、明三福为净土的正因,二、明九品为净土的正行。三福中第一福即是世俗善根,第二福即是戒善,第三福即是行善。九品是十六观中的第十四上辈观、第十五中辈观、第十六下辈观,这三观又各分上中下三品。前明十三观为定善,今此三福九品为散善,定散两门总属正宗分。这是全经的纲要。

以下得益分、流通分、阿难为大众复说等义,都附在这一部分后面。以上第四卷。

本疏关于净土立教要义和他宗说法不同之处有下列几点。

第一,辨《观经》的宗体。净影寺慧远以观佛三昧为宗,嘉祥寺吉藏以劝物修因往生为宗,净土因果为体。本疏则以观佛三昧与念佛三昧两义为宗,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更以二藏二教判,此经属菩萨藏顿教。

第二,显示往生的门路,即此经中所说的定散二门。定是息虑凝心,散是去恶修善。倘能依这两行求愿往生,皆可以乘弥陀大愿为增上缘而生安乐净土。对于定散二门的分别,净影等都以十六观为定善,以三福为散善,定散皆韦提希启请而说:但本疏以十六观中的前十三观为定善,后三观为散善。定善是韦提希启请,散善是佛陀自说。

第三,净土的果体。即众生所生的净土和所见弥陀佛身。净影等作三种区别:以为上辈人同时见应身应土与化身化士,中辈人见应身应土,下辈人只见化身化土。但本疏则以为是报身报土,并主张是以凡夫身往生。

第四,指出念佛的因缘。这里他解释称名念佛的作用有三种意义。首先是以称佛名号为亲缘。其次是以佛影显现为近缘,最后是以命终往生为增上缘。

第五,说明两类净业。一类是依据净土三经一论所说,为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五行。其中主要是称名行,即念佛名号,念念不捨而入正定,名为正业;其余读诵、观察等行,名为助业。这两种业叫做正行。此外种种散善又成一类,叫做杂行。这两种净业是与经文十六观配合而说的:即正行与定善十三观相应,杂行与散善三辈观相应。以上所谈的几点,都是善导在本疏中着重发挥的净土要义。

本疏奠定了净土宗的教理基础,而且在行持中倡导称名乃至读诵、赞叹等等方式,使之大众化。从而完成了净土一宗的宗义,使之成为后来中国和日本佛教宗派中最为流行的一个教派。

相关推荐

天台宗

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宗派。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史略天台宗学统自称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玄朗、湛然..

三论宗

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宗派。隋吉藏创立。因依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此宗的学统,在印度是:龙树一提婆一罗睺罗一青目一须利耶苏摩一鸠摩罗什..

支谦(约三世纪)

中国佛教

支谦名越,号恭明。他的祖先是后汉灵帝时入中国籍的月支族后裔。他从小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精通汉文,后又兼学梵书,受业于同族学者支亮,通达大乘佛教理论。他对从前那些..

金代佛教

中国佛教

金代佛教是指公元11151234年间女真族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建立完颜王朝时代的佛教。女真族在开国以前,就已有了佛教信仰的流行,这是从它邻境奉行佛教的高丽、渤海等国传入的。..

净土宗

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宗派。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历代祖师并无前后传承法统,均为后人据..

宋代佛教

中国佛教

宋代佛教是叙述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到卫王祥兴二年(9601279)三百二十年间赵宋一代的佛教。宋代政权建立之后,一反前代后周的政策,给佛教以适当保护来加强国内统治的力量。..

三国佛教

中国佛教

三国佛教,包括公元220265年间魏吴蜀三国时代的佛教。其中,魏继后汉,建都洛阳,一切文化都承后汉的余绪,所以魏代的佛教也可说是后汉佛教的延长。在这个时期,有天竺、安..

后汉佛教

中国佛教

后汉佛教,是佛教流行于中国最早的一个阶段。佛教最初传入汉土,确实年代已难稽考。但古来佛教徒间流传着汉明求法、佛教初传的史话,同时也传说汉明之前佛教即已传入,两说..

华严宗

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宗派。因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又称法界宗。史略此宗传承为杜顺一智俨一法藏一澄观..

禅宗

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