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分

人能修世间禅定,必得色无色二天之报境。

一、色界天

 (一)初禅三天

  一、梵众天 梵,净也,以无染欲故。众,犹民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民众也。

  楞严经云: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二、梵辅天 辅,佐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辅佐臣僚也。

  经云: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三、大梵天 谓此天是初禅天之主也,名尸弃,劫初先生,劫尽后灭,主领三千大千世界也。

  经云: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二)二禅三天

  一、少光天 谓此天光明少故。

  经云: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二、无量光天 谓此天光明增胜,无限量故。

  经云: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三、光音天 谓此天以光明为语音故。

  经云: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三)三禅三天

  一、少净天 谓此天意识,乐受清净故。

  经云: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二、无量净天 谓此天净胜于前,不可量故。

  经云: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三、遍净天 谓此天乐受最胜,净周遍故。

  经云: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纯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四)四禅四天 (四禅有九天,中五不还天非凡夫居,不列。)

  一、无云天 以前诸天,空居依云而住,此天在云之上,居无云之首,故号无云。

  二、福生天 谓此天修胜福力,而生其中,从因得名故。

  经云: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又云: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三、广果天 谓此天果报广大,无能胜故。

  四、无想天 谓此天一期果报,心想不行故。

  经云:从是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是等诸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二、无色界天

 一、空处天 谓此天厌于色身系缚,不能自在,心缘虚空,与无色相应,住空处定故。

 经云:从是有顶色边际中,(中略)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二、识处天 谓此天厌虚空无边,于是即舍虚空,转心缘识,以识为处故。

 经云: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三、无所有处天 谓此天厌于识处无边,于是舍识入无所有处,亦名不用处,谓不用前空处识处故。

 经云: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逈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四、非想非非想处天 谓此天居无色界之极顶,非无所有处之无想,非识处之有想故。

 经云: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

相关推荐

六趣

佛学次第统编

造业受报,必有归趣之处。趣谓趣住之意,众生因业因而趣住所受报之处也。趣报有六,故名六趣,亦名六道。道者,能通之义,善恶之业,能通善恶之处,故谓之道。所至所趣之处..

依正二报

佛学次第统编

无论苦乐,所报之境则有二者,谓依报正报:一、正报 谓所报之身,如人所受得之人身是。二、依报 谓所受报之处,如人所依之山河大地是。..

十恶

佛学次第统编

由彼三业,能成十恶。恶者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纵此感情于身口意,动与理乖,成此十恶也。由于身造者三:一、杀 杀谓杀害生命。二、盗 盗谓盗取财物。三、淫 淫谓淫..

作业为缘

佛学次第统编

由有妄惑,即起作业,所以妄惑为因,作业为缘。言作业者,谓以身、口、意所造作一切善恶之事业,是为作业。缘者缘起,六趣报趣,皆由作业之所缘起也。..

世间相

佛学次第统编

世间之义,概要言之,迁流虚伪,不常不实。而凡夫处此不常不实之世间,有种种妄惑业染苦报等无量迷着之相状,是为世间相。..

妄感为因

佛学次第统编

或问一切世界,因何而有?造者为谁?曰:因心而有,唯心所造。一切众生,自无始来,迷真起妄,因妄识生,变似根身器世界等。故经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

妄惑为因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一切心境,无非由妄惑而起,所以妄惑为因也。妄为虚妄,惑为迷惑。由心虚妄,对境迷惑,则能颠倒事理,是为妄惑。因谓原因,此之妄惑,乃为六趣作业受报之根原也。凡根..

三界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心行,虽千差万别,溯其本根,不外一爱二见。有情业力,虽千差万别,究其实际,不外一恶二善三定。众生种类,虽千差万别,区其大别,不外一欲二色三无色。..

三境

佛学次第统编

由彼六识,对于根尘,所现之境有三:谓顺、违、俱非、之三者是。境者,心所游履攀缘之处也。一、顺境 谓于情顺适之境。二、违境 谓于情违逆之境。三、俱非境 谓于情不顺不..

佛学次第统编

佛学次第统编

菩萨优婆塞显觉杨卓编太虚法师论佛学次第统编佛法名相浩繁,义类奥博,对于一大藏经律论著,每使人望洋兴叹,莫知何所适从。虽有一切经音义、翻译名义、佛尔雅、佛学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