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真伪之争

【大乘起信论真伪之争】大乘起信论,历来为性宗所依的重要经论之一,大乘佛教的主要宗派如华严、天台、禅、净土等皆深受其影响。但这也是历来争议性颇大的一本书,隋代法经撰《众经目录》,卷五称︰‘(大乘起信论)一卷,人云真谛译,勘真谛录无此论,故入疑。’这是最早对本论提出的疑问。唐均正著《四论玄义》,卷十称:‘起信论一卷,人云马鸣造。北地诸论师云︰非马鸣造论,昔日地论师造论,借菩萨名行之,故寻翻经目录中无有也,未知定是否。’ 这是唐代对本论提出的质疑。清季末年,由于杨仁山的提倡,数十年间,此书风行天下。民国初年,梁启超以日本人研究的结果,译撰为《大乘起信论考证》一书,结论认为此书是我国先民所作,誉之为杰出的思想论著,引为我民族文化之光荣。欧阳竟无、吕秋逸、王恩洋等亦认本论为伪书,欧阳竟无在《杨仁山居士传》中谓:‘起信论出,独帜法坛,支离笼统之害千有余年,至今不息。’王恩洋在《大乘起信论料简》一文中更谓:‘夫斯论之作,固出于梁陈小儿,无知遍计,亦何深罪!特当有唐之世,大法盛行,唯识法相因明之理,广博精严,甚深抉择,而此论乃无人料简,灵泰、智周之徒,虽略斥责而不探讨,贻诸后世习尚风行。遂致肤浅模棱,剡尽慧命,似教既兴,正法以坠,而法相唯识千余年来遂鲜人道及矣 !’而太虚大师是佛教领袖,八宗并弘,为维护《起信论》在佛教中的地位,乃领导武昌佛学院同仁,各撰文驳斥对方,这就引发了一场‘大乘起信论论战’。‘内院’、‘武院’同人,都参加了这场笔战。《起信论》的问题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呢?起信论之失,在于:‘真如缘起万法,且为受熏体’这一部分。按、真如为超言绝虑,不生不灭之理体,而《起信论》谓:‘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赖耶识。’又谓:‘真如净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则有染相。’如果说真如可与生灭和合,可以受熏,则陷真如于生灭无常之过,那就不成为真如了。欧阳竟无于《唯识抉择谈》一文中谓:‘起信论不立染净种子,而言熏习起用,其熏习义亦不成。……其不立正智无漏种子也,则于理失用义,于教失违楞伽……起信无漏种,真如自能离染成净,乃合正智与真如为一,失体亦复失用也。……’事实上,《起信论》确是一部伪书,是北地论师,于地论宗兴起之后,依据菩提留支所译的十卷本《入楞伽经》所造的。在《入楞伽经》中,一方面把如来藏视为同体,一方面又视为异体。在卷七《佛性品》中,一方面直称阿赖耶识为‘如来藏阿赖耶识’一方面又谓:‘如来藏不在阿赖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不生不灭。’以上这两种论述,《大乘起信论》继承了其‘同体论’,视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为一体,包括染净两种因素,故曰:‘依如来藏故有生死,依如来藏故得涅槃。’而后来的摄论师受‘异体论’的影响,建立九识——于阿赖耶识之外另立清净的庵摩罗识。地论宗兴起,分为相州南道派与相州北道派,这两派在理论上并不一致。有谓,《起信论》之撰述,目的在调和两派理论上的差异。是否如此,尚有待于专家的考证。

相关推荐

一味蕴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一味蕴】指无始以来,有一味延续的细微意识,乃形成轮回的主体。这是小乘经量部所立。经量部主张此细意识自无始以来即不间断,其体为受、想、行、识等四蕴,展转和合,转..

八识规矩颂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八识规矩颂】凡四章十二颂四十八句。唐代玄奘三藏著。概述唯识学说,著重于讲说唯识学说中心的心识问题。前三颂说前五识,四至六颂说第六识,七至九颂说第七识,末三颂说..

二无心定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二无心定】指二十四种不相应行中的无想定、灭尽定而言,此又称二定。一、无想定,指外道欲得无想天之果,而修灭一切心想的禅定;属第四禅,为外道所修出离想所作意。二、..

二重中道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二重中道】又作二种中道。唯识家认为中道有三性对望中道及一法中道二义。三性对望中道,即以遍计所执性为非有,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为非无,以此诠显非有非无的中道之义;..

二法相违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二法相违】谓烦恼与涅槃二者相违。《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二载:一、烦恼,即指无明贪爱之惑,众生随顺烦恼,流转生死,故违涅槃之道。二、涅槃 nirvana,意译灭度。众生厌..

八识三量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八识三量】在现量、比量、非量的三量中,前五识是根境相对直接的感觉,所以唯是现量。第八识所缘的是自变的实境,所以也是现量。第七识见分缘第八识见分执为自我,这是错..

一阐提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一阐提】一阐提,梵语 icchantika 之音译,其原意是‘有欲求之人’,意译为无种性、断善根、不能成佛的众生。《大庄严论经》卷一载有二说:一者有性阐提,借助佛力,终可..

一本十支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一本十支】唯识宗所依的经论,除了‘六经十一论’外,并有‘一本十支’之学,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论。其他释论为支论。支论有十,称为‘十支’。此十支论即:一、百法..

一大劫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一大劫】古代印度的计时单位,一期世界之始末,总括成住坏空四劫,称为一大劫。《瑜伽师地论》卷二载:‘又此世间,二十中劫坏,二十中劫坏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

一小劫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一小劫】古代印度的计时单位,《大毗婆沙论》载,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此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