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三藏求那跋摩《佛祖历代通载》

天竺三藏求那跋摩。初让国出家。解四阿含。精贯三藏诵数百万言。属国诸王皆从之禀受归戒。每谓诸王曰。道在精通。遇缘即应但依慈悲。勿故发害意足矣。游阇婆国。其王欲出家事跋摩。群臣固请不可。乃令国中曰。若率土奉大和尚归戒。勿杀害赈给贫乏。即从尔请。于是群臣士民稽首遵命。朝廷雅闻其名。沙门惠观等白于文帝。请遣使致之。有诏交州刺史津遣。沙门道冲等航海邀之。冲至跋摩欣然附舶抵广。诏听乘驿诣阙。道由始兴。爱其山类灵鹫。为留周期。寺有宝月殿。跋摩于东壁戏作定光儒童布发像。极妙。夜辄有光。尝在定累日不出寺僧遣沙弥候之。见白狮子仰蹑柱而戏弥空皆青莲花沙弥惊走大呼。寺僧争至。豁无所有。至金陵引对。帝迓劳殊勤。因从容问曰。寡人每欲持斋。以身应物不获所愿。法师远来。陋邦之幸。何以教寡人。对曰。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不由人。且帝王所修与匹夫异。匹夫身贱名微。言今不威。倘不克己苦节。何以为用。帝王以四海为家。万民为子。出一嘉言则士庶咸悦。布一善政则人臣以和。刑不夭命。役不劳力。则风雨时若寒暑应节。百谷滋繁桑柘郁茂。以此为持斋。不杀亦大矣。安在辄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后为弘济耶。帝抚几叹曰。俗迷远理。僧滞近教。如法师之言。可与论天人际矣。命居只桓寺。讲法华并十地品。帝率公卿日集座下。法席之盛前此未闻也。摩即于寺译菩萨善戒经等十八卷

相关推荐

禅师智越《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禅师智越。南阳郑氏。父与求昏。师极辞以拒即出家。游方至金陵遇智者。北面受业。五门六妙莫不深达。诵法华经至满万部。智者晚归台岭付以四众。二十年间循循善诱。德量宽旷..

侍者思悟《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侍者思悟。钱唐人。侍慈云讲最久。故能深达观道。善持咒法。加水以愈人疾。求者如市。当课诵时。身及奉像俱出舍利。天圣三年。慈云欲以智者教卷求入藏。文穆王公将闻之朝。..

十三祖龙树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十三祖龙树尊者。南天竺国梵志之裔。始生之日在于树下。由入龙宫始得成道。故号龙树(西域记。梵云那迦阏树。此翻龙猛)佛去世后七百年出。天姿聪悟。在乳哺中闻诸梵志诵..

法师祖韶《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法师祖韶。天台刘氏。赐号明智。十九通法华。得度入东掖参慈云得其奥旨。既而侍师迁灵山居第一座。慈云将居草堂。谓师曰。汝当往代本如居能仁。而俾之来继此山。师即著草屦..

十九祖阇夜多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十九祖阇夜多尊者。北天竺人。游化世间最称善说。有比丘犯欲自悔。夜多语曰。能顺我语罪可消灭。即化火坑令投其中。比丘念欲灭罪举身投之。火成清流。夜多曰。汝至诚悔..

十六祖僧佉难提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十六祖僧佉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宝庄严王太子。生而能言常读佛法。七岁厌俗。父王每止之。九岁罗睺至金水河指之曰。此去五百里。有圣者名难提。佛记一千年后当绍圣位。即..

十四祖迦那提婆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十四祖迦那提婆尊者。南天竺国婆罗门也。国中有一天神。锻金为形立高六丈。号大自在天。有求愿者令现获报。提婆入庙稽首为礼。天动眼努视。提婆语曰。夫为神者当以精灵..

十一祖马鸣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十一祖马鸣尊者。东天竺桑岐多国婆罗门。以刀贯杖铭曰。天下智士。能胜我者。截首以谢。诸国之人莫有抗者。时富那夜奢于闲林中坐。马鸣大慢贡高计实有我。闻夜奢说诸法..

六祖弥遮迦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六祖弥遮迦尊者。中印度人。八千仙人导首。多闻博达有大辩才。往见提迦多曰。我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教授仙法。师遇大善知识修习佛道。自此殊途已经六劫。彼仙记..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王舍城长者也。过去世为商主。路见辟支佛身婴重病。即为求药治疗。见其衣极弊恶奉妙毡衣。辟支佛言。此商那衣(或翻草衣。西域有九枝秀草。若罗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