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讷法师《释氏稽古略》

观世音菩萨应梦缘起。宋正月七日。宣上天竺左街僧录慧光法师若讷。入对选德殿。帝曰。上竺起因今得几时。讷曰。起自石晋天福四年。僧道翊者庵山中。夜每见前山发大光明。寻之有异木。起取而刻为圣像。梦神人曰。明日有洛阳僧来。宜从之求舍利。果得舍利三颗。置菩萨顶髻中。太祖开宝间。吴越忠懿王钱俶。梦白衣天人曰。吾居处甚陋。觉而询其实。为广其殿宇。名天竺看经院。英宗治平间。沈文通蔡襄继守杭州。具奏始末。宰相曾公亮敷陈之。赐额灵感观音院。今蒙陛下宸翰。改院为寺。乃成大刹(慧光奏对录)。感山纪谈曰。蜀僧祖秀。字紫芝。蚤以文鸣士大夫间。慕嵩明教之风。著欧阳文忠公外传。苏养直庠为序冠其首。略曰。君子以佛之教不见证于尧舜禹汤之世。而孔子孟轲之后。历代先儒虽当国不少禁。听其横流宇内。古今持此论者有矣。独秀公以谓。尧之丹朱不足以授政而禅舜。舜亦忧商均而禅禹。至汤武革命。斯教之所始。使孔子行事。亦何以异此。由尧迄武王。佛未诞生有以也。成康既没。佛于是显迹。然而未被中国。以俟圣人生于鲁集大成于古帝王之教也。甚矣圣人困于鲁卫陈宋。欲居九夷乘桴浮海。当是时以外数万里之教加于中国。天子诸侯畴听之哉。佛之法不苟传。非显宗(后汉明帝)感而求诸远。恐未能速应耳。此皆秀公京师之书。其骇古震今之论。溢数万言。秀又赞东坡像曰。汉之司马杨王。唐之太白子昂。是五君子者皆生乎蜀郡。未若夫子而有耿光。夫子之诗抗衡者其唯子美。夫子之文并轸者其唯子长。赋亦贤于屈贾。字乃健于钟王。此夫子之绝技盖至道之秕糠。夫子之道是为后稷伊尹。可以致其君于尧汤时议将加之以鈇钺。而夫子尤讽于兴章。海表之迁如归故乡。信蜀郡之五杰者。莫得窥夫子之垣墙。秀至是癸巳年归老蜀山焉(莹仲温文集)

相关推荐

禅师智越《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禅师智越。南阳郑氏。父与求昏。师极辞以拒即出家。游方至金陵遇智者。北面受业。五门六妙莫不深达。诵法华经至满万部。智者晚归台岭付以四众。二十年间循循善诱。德量宽旷..

侍者思悟《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侍者思悟。钱唐人。侍慈云讲最久。故能深达观道。善持咒法。加水以愈人疾。求者如市。当课诵时。身及奉像俱出舍利。天圣三年。慈云欲以智者教卷求入藏。文穆王公将闻之朝。..

十三祖龙树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十三祖龙树尊者。南天竺国梵志之裔。始生之日在于树下。由入龙宫始得成道。故号龙树(西域记。梵云那迦阏树。此翻龙猛)佛去世后七百年出。天姿聪悟。在乳哺中闻诸梵志诵..

法师祖韶《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法师祖韶。天台刘氏。赐号明智。十九通法华。得度入东掖参慈云得其奥旨。既而侍师迁灵山居第一座。慈云将居草堂。谓师曰。汝当往代本如居能仁。而俾之来继此山。师即著草屦..

十九祖阇夜多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十九祖阇夜多尊者。北天竺人。游化世间最称善说。有比丘犯欲自悔。夜多语曰。能顺我语罪可消灭。即化火坑令投其中。比丘念欲灭罪举身投之。火成清流。夜多曰。汝至诚悔..

十六祖僧佉难提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十六祖僧佉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宝庄严王太子。生而能言常读佛法。七岁厌俗。父王每止之。九岁罗睺至金水河指之曰。此去五百里。有圣者名难提。佛记一千年后当绍圣位。即..

十四祖迦那提婆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十四祖迦那提婆尊者。南天竺国婆罗门也。国中有一天神。锻金为形立高六丈。号大自在天。有求愿者令现获报。提婆入庙稽首为礼。天动眼努视。提婆语曰。夫为神者当以精灵..

十一祖马鸣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十一祖马鸣尊者。东天竺桑岐多国婆罗门。以刀贯杖铭曰。天下智士。能胜我者。截首以谢。诸国之人莫有抗者。时富那夜奢于闲林中坐。马鸣大慢贡高计实有我。闻夜奢说诸法..

六祖弥遮迦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六祖弥遮迦尊者。中印度人。八千仙人导首。多闻博达有大辩才。往见提迦多曰。我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教授仙法。师遇大善知识修习佛道。自此殊途已经六劫。彼仙记..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王舍城长者也。过去世为商主。路见辟支佛身婴重病。即为求药治疗。见其衣极弊恶奉妙毡衣。辟支佛言。此商那衣(或翻草衣。西域有九枝秀草。若罗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