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虎丘隆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平江虎丘隆禅师。讳绍隆。和州含山县人。生时歧嶷。九岁出家依县之佛惠院。又六岁削发受具。又五岁而束包曳杖。飘然有四方之志。首谒长芦净照禅师。参扣之间景响有得。因阅圆悟勤禅师语。抚卷叹曰。想酢生液。虽未能浇肠沃胃。要且使人庆快。第恨未亲聆謦欬尔。于是欲访之。至宝峰谒湛堂准禅师。准曰。如何是行脚事。师露胸示之曰。和上验看。准即打。师约住曰。且莫盲枷瞎棒。准大笑。因留年余。乃谒死心于黄龙。心问曰。是什么僧。师曰。行脚僧。心曰。是何村僧行甚驴脚马脚。师曰。广南蛮道什么何不高声道。心喜曰。却有衲僧气息。师乃喝。退而参堂度一夏。心甚器之。每叹曰。再来人也。死心机锋横出。诸方吞焰。非上上根莫能当。而于师重称赏。众皆侧目。已而趋夹山见圆悟道龙牙山遇泐潭干之法子蜜禅师。相与甚厚每研推古今。至投合处抚掌轩渠。或若佯狂。议者谓今之沩仰寒拾也。久之辞去。遂至夹山会圆悟移道林。师从焉。一日入室。圆悟引教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竖拳曰。还见么。师曰。见。悟曰。头上安头。师于此有省悟。复曰。见个什么。曰。竹密不妨流水过。悟肯之。自此与圆悟形景上下。又二十年。斧搜凿索尽得圆悟之秘。师以二亲垂白。归寓乡郡褒禅寺。盖修摩耶忉利故事也。继受请住城西之开圣寺。四众翕然归仰。建炎之乱盗起淮上。乃南渡。宣城士庶素钦师名为结庐铜峰下适彰教虚席。郡守李尚书光延师居之。道化益振四年而迁虎丘。时圆悟以时未平。泛峡归蜀。曩之同参辐辏川奔。一时后生望山而趋。师每登座。从容示露。一味平等。随根所应皆惬其欲。故圆悟之道复大播东南。诸方谓圆悟如在也。居三年。感微疾。白众曰。当以第一座宗达承院事。众请于郡从之事。既索笔大书伽陀曰。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所以佛法。无有剩语。珍重。掷笔坐逝。实绍兴六年丙辰岁五月甲午八日乙亥也。建塔于山之阳。凡住世六十年。坐四十五夏

相关推荐

禅师智越《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禅师智越。南阳郑氏。父与求昏。师极辞以拒即出家。游方至金陵遇智者。北面受业。五门六妙莫不深达。诵法华经至满万部。智者晚归台岭付以四众。二十年间循循善诱。德量宽旷..

侍者思悟《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侍者思悟。钱唐人。侍慈云讲最久。故能深达观道。善持咒法。加水以愈人疾。求者如市。当课诵时。身及奉像俱出舍利。天圣三年。慈云欲以智者教卷求入藏。文穆王公将闻之朝。..

十三祖龙树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十三祖龙树尊者。南天竺国梵志之裔。始生之日在于树下。由入龙宫始得成道。故号龙树(西域记。梵云那迦阏树。此翻龙猛)佛去世后七百年出。天姿聪悟。在乳哺中闻诸梵志诵..

法师祖韶《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法师祖韶。天台刘氏。赐号明智。十九通法华。得度入东掖参慈云得其奥旨。既而侍师迁灵山居第一座。慈云将居草堂。谓师曰。汝当往代本如居能仁。而俾之来继此山。师即著草屦..

十九祖阇夜多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十九祖阇夜多尊者。北天竺人。游化世间最称善说。有比丘犯欲自悔。夜多语曰。能顺我语罪可消灭。即化火坑令投其中。比丘念欲灭罪举身投之。火成清流。夜多曰。汝至诚悔..

十六祖僧佉难提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十六祖僧佉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宝庄严王太子。生而能言常读佛法。七岁厌俗。父王每止之。九岁罗睺至金水河指之曰。此去五百里。有圣者名难提。佛记一千年后当绍圣位。即..

十四祖迦那提婆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十四祖迦那提婆尊者。南天竺国婆罗门也。国中有一天神。锻金为形立高六丈。号大自在天。有求愿者令现获报。提婆入庙稽首为礼。天动眼努视。提婆语曰。夫为神者当以精灵..

十一祖马鸣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十一祖马鸣尊者。东天竺桑岐多国婆罗门。以刀贯杖铭曰。天下智士。能胜我者。截首以谢。诸国之人莫有抗者。时富那夜奢于闲林中坐。马鸣大慢贡高计实有我。闻夜奢说诸法..

六祖弥遮迦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六祖弥遮迦尊者。中印度人。八千仙人导首。多闻博达有大辩才。往见提迦多曰。我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教授仙法。师遇大善知识修习佛道。自此殊途已经六劫。彼仙记..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王舍城长者也。过去世为商主。路见辟支佛身婴重病。即为求药治疗。见其衣极弊恶奉妙毡衣。辟支佛言。此商那衣(或翻草衣。西域有九枝秀草。若罗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