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之争

Fuobenzhizheng

7世纪中叶至10世纪下半叶,吐蕃社会外来佛教与原有本教间的相互斗争。7世纪上半叶,松赞干布先后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大力提倡佛教,并遏制尊奉本教的各部贵族势力。他死后,各部贵族乘机擅权,利用本教抑制王室权力。在各项祭祀活动和各部与吐蕃王室的盟会中,仍行本教仪式。8世纪初,赤德祖赞即位后,继续执行松赞干布方针,提倡佛教。710年与唐金城公主联姻,佛教势力开始复苏。739年后,吐蕃一些贵族大臣借天花流行为由,支持本教打击佛教。755年,赤松德赞年幼即位,一些贵族大臣为削弱王室力量,保持割据局面,在吐蕃发动了第一次禁佛运动。赤松德赞年长后,为集权于赞普,同亲信大臣密谋清除禁佛运动的主谋马尚仲巴结和达札路恭,积极提倡佛教。迎请印度佛教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入吐蕃,建桑耶寺。鉴于本教盛行的象雄诸部势力强盛,赤松德赞对本教采取宽容政策,使之与佛教并存。在8世纪80年代左右,信仰本教的贵族在王后蔡邦萨支持下,反对佛教,流放佛教界著名人士到边远地区。与本教势力抬头的同时,赤松德赞由象雄地区请来本教法师香日乌金,与佛教徒同住桑耶寺,并委托他将本教经典《十万白龙经》由象雄语译成吐蕃本部地方语言,以示不偏袒于佛、本任何一方。但是经过一段时期的积蓄力量,赤松德赞终于宣布了禁止本教的法令,勒令本教徒改宗佛教,处死篡改佛经为本教经典者,各处本教神坛也被强行拆毁。一些本教法师被迫将经典埋藏而逃亡。赤松德赞以后的几代赞普继续奉行赤松德赞兴佛抑本的政策,但是转入地下的本教仍在伺机进行活动。841年,吐蕃赞普热巴巾在信奉本教的贵族大臣发动的政变中被杀,其兄朗达玛被拥戴即赞普位后,立即发动吐蕃历史上第二次禁佛运动。佛教受到很大的打击,直到百年后才逐渐复兴。

在佛、本两教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双方为求各自的生存,不得不吸收、仿效对方的一些内容或形式。本教中出现了仿效佛教的教主丹巴馨饶(本教说他是释迦牟尼的化身)和仿照佛经制作的本教经典。佛教也吸收了本教的许多形式,逐渐形成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藏传佛教。10世纪下半叶,佛本之争基本上随着藏传佛教的形成而结束。(常霞青)

相关推荐

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

无常(anitya)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chang佛教教义。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

佛教派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戒(sila)

中国大百科全书

Jie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

法(dharma)

中国大百科全书

Fa佛教术语。《俱舍论》卷一称能持自相故名为法。这是传统的解释,意即凡具有质的规定性,并为人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称为法。根据这种解释,由于大小乘及派别的不..

佛事仪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

foshi yishi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从广义说,由三皈五戒到三坛大戒,由简单念诵到各种仪规都可称为佛事仪式。一般主要是指为信徒、施主等..

无我(anatman)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wo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

佛教文化艺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主要用于表现佛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古印度佛教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向世界各地,并与当..

焰口

中国大百科全书

瑜伽焰口施食,本是密教依不空所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修法的仪则。此经最初唐实叉难陀译为《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面然即焰口,为一饿鬼名。经中说阿难在定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