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312~385)

Daoan

东晋僧人。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人。18岁出家,因其形貌黑丑,未被重视,令作农务。但因他的博闻强记,数年后,其师改变态度,令其受具足戒,并准许出外参学。约24岁时,在后赵的邺都(今河北临潼),得到佛图澄嫡传,因而经常代澄讲说,并解答了许多理论上的疑难问题,故有漆道人,惊四邻之誉。

佛图澄死后,后赵内乱,道安赴山西濩泽(今山西临汾),不久又去飞龙山(今河北涿鹿境)宣扬佛图澄的学说。东晋永和五年(349)应后赵主石遵之请返邺都。不久石遵被杀,道安又去山西和河南。后应东晋名士习凿齿之请,率弟子慧远等400余人南下襄阳。前后15年间,穷览经典,钩深致远,注般若、道行、密迹、安般诸经;又为四方从学之士制定僧尼轨范,即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六时行道饮食喝时之法以及布萨差使悔过之法。

东晋太元四年(379),前秦苻坚遣苻丕攻占襄阳,道安和习凿齿皆被胁迫入长安,道安住五重寺。在长安期间,他除主持几千人的大道场,经常讲说之外,最重要的是组织和参与译经。他在《摩诃钵罗蜜经抄序》中指出,翻译有五失本、三不易。五失本,即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二失本也;胡经委悉,至于叹咏,丁宁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胡有义记,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五失本也。三不易,即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截,三不易也。这为后来的译经工作指出了正确的道路。

道安在戒、定、慧三个方面造诣颇深。在戒律方面,当时虽然戒本未备,但他认为戒律是可以开缘的。这与后来所传菩萨戒的精神相符,也与《般若经》的义理一致。在禅定方面,他认为修禅所达的境界,可以使修禅者忘我而造成世界的安乐,不是追求个人精神上的享受或所谓超自然力。他主张研究般若经典不能单用考文、察句之法,而应透过繁复的文句,体会其精神实质,才不至于把虚豁的真如当作能生万有的第一因,也才能把第一义谛和世俗谛不一不异不即不离的义理表现在行动上。

据《高僧传》载:道安俗姓卫,因魏晋沙门依师为姓。故道安认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才改姓释氏,并为后世僧徒所遵行。(巨赞)

相关推荐

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

无常(anitya)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chang佛教教义。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

佛教派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戒(sila)

中国大百科全书

Jie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

法(dharma)

中国大百科全书

Fa佛教术语。《俱舍论》卷一称能持自相故名为法。这是传统的解释,意即凡具有质的规定性,并为人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称为法。根据这种解释,由于大小乘及派别的不..

佛事仪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

foshi yishi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从广义说,由三皈五戒到三坛大戒,由简单念诵到各种仪规都可称为佛事仪式。一般主要是指为信徒、施主等..

无我(anatman)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wo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

佛教文化艺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主要用于表现佛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古印度佛教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向世界各地,并与当..

焰口

中国大百科全书

瑜伽焰口施食,本是密教依不空所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修法的仪则。此经最初唐实叉难陀译为《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面然即焰口,为一饿鬼名。经中说阿难在定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