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佛学院

福建佛学院由已故当代高僧圆拙老法师偕普雨、妙湛法师发起,创办于1983年春季,分男众,女众二部。男众部院址设在全国三大模范丛林之一莆田广化寺内,环境优美,宁静宜人。女众部院址设在福州市北郊崇福寺。

十五年来,本院先后开办过预科班、师资进修班(专科班)和基础班等多种不同层次的班级,共毕业、结业学员600多人。毕业学员考入中国佛学院继续深造的共有30多人,去外省各佛学院讲学有20多人,选派前往斯里兰卡、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国家留学、讲经、住持寺院的学员共有30人。

福建佛学院,在国内外佛教界中有广泛的影响和声誉。本院始终以学院丛林化,丛林学院化的办学方式,培养德才兼备,修学并重,具有正见、正信的出家青年僧众为目标;十五年来,为佛教界各工作岗位输送了一批合格的佛教人才。

福建佛学院首任院长由释普雨法师担任,第二任院长由释妙湛法师(原厦门南普陀寺方丈)担任,现任院长是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莆田市佛教协会会长、莆田广化寺方丈释学诚法师。福建佛学院现有年轻法师29位(男众18名,女众11名),他(她)们淡泊名利、不随俗流,信仰坚定、勤奋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在佛教教育事业上。目前,在院学生208人,其中男众128人,女众部80人。

福建佛学院所依的寺院是模范丛林。福建佛学院完全是学院丛林化,丛林学院化的办学方式,始终以培养德才兼备,修学并重、具有正见、正信的僧青年为目标。常住积极配合佛学院各方面的工作,学僧通过四至六年的熏陶,对丛林的各项规矩都很熟悉,也能适应大丛林的生活。

自93年专科班(师资进修班)复办以来,共培养了18名毕业生,分别在广化寺、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云门佛学院、岭东佛学院、普陀山佛学院讲学或管理工作。福建佛学院先后为中国佛学院输送了30多位优秀学员,选派前往斯里兰卡、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讲经、住持寺院的学院共有30多人,从福建佛学院走出去的学僧都有吃苦和奉献的精神,受到教内外的好评。

福建佛学院以俱舍、唯识、净土学科为优势。

相关推荐

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

无常(anitya)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chang佛教教义。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

佛教派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戒(sila)

中国大百科全书

Jie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

法(dharma)

中国大百科全书

Fa佛教术语。《俱舍论》卷一称能持自相故名为法。这是传统的解释,意即凡具有质的规定性,并为人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称为法。根据这种解释,由于大小乘及派别的不..

佛事仪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

foshi yishi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从广义说,由三皈五戒到三坛大戒,由简单念诵到各种仪规都可称为佛事仪式。一般主要是指为信徒、施主等..

无我(anatman)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wo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

佛教文化艺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主要用于表现佛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古印度佛教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向世界各地,并与当..

焰口

中国大百科全书

瑜伽焰口施食,本是密教依不空所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修法的仪则。此经最初唐实叉难陀译为《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面然即焰口,为一饿鬼名。经中说阿难在定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