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石经

中国佛教徒为使佛法永存,防止佛经被毁,仿儒家镌刻石经之例,把重要佛教经典刻于深山幽谷的摩崖上,或刻于石柱、碑版而藏之于石洞,以便永久保存。

摩崖石经 刻于自然岩石上,一般认为始于北齐。以山东泰山经石峪的大字《金刚经》和泰山东南徂徕山映佛岩的《大般若经》最为著名。清钱大昕谓此二经皆北齐武平中王子椿所书。以后,摩崖石经遍布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四川等省。山东邹县的峄山、铁山、葛山、冈山、尖山等地所刻《大集经》等,都有北周、北齐年号的题记。其中铁山所刻《大集经》,规模超过泰山的《金刚经》,有北齐经主和僧人题字,保存完好。最后的摩崖石经,系北周大象元年(579)所刻的岗山摩崖石经。据《山东通志》记述,《楞伽经》^0515)石为北齐所造,《观无量寿经》石为北周所造。另外,宁阳县水牛山也留有北齐所刻《般若经》的摩崖石经。

石柱石经 刻在石柱上藏于石洞中。以山西太原风峪的《华严经》为代表。清代著名学者朱□尊等曾亲往察看。由于风峪石经三面被掩,今所见拓本皆是露出的一面,经文残缺,不能接续。近代学者认为刻于石柱的《华严经》,是唐刻而非北齐遗物。

碑版石经 刻于碑版、镶嵌于寺院墙壁和贮藏于山间石洞。嵌于寺院墙壁的,有唐长庆四年(824)惠皎于杭州西湖孤山镌刻的石壁《法华经》;大和三年(829)清晃于姑苏法华院刊刻的石壁《法华经》等。两处皆有当时刺史白居易和宰相元稹的题记。据佛教史传记载,其他碑版石经尚有唐末洛阳长寿寺《华严经》、圣善寺《法华经》、嵩山嵩岳寺《楞伽经》等。以上碑版石经,今已不存。宋代碑版石经有太平兴国二年 (977)宋宗室赵安仁所书《金刚经》,嵌于开封繁塔内壁间。其他见于文献记载的宋刻石经有苏州虎丘云岩寺的《普门品经》,杭州六和塔的《四十二章经》,江苏句容崇圣寺的《金刚经》等,亦均不存。现存的有北京西郊八里庄摩诃庵藏明代刻于汉白玉的64块《金刚经》石版。

碑版石经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得最好而具有代表性的是房山石经。此外,还有开辟石洞削平其壁面加以磨光而刻的壁面石经。河北响堂山大住圣窟(古称鼓山石窟)有北齐唐邕刻的《维摩经》、《胜鬘经》、《弥勒成佛经》)等,并留有《鼓山唐邕刻经铭》。近年在四川安岳县卧佛沟(唐卧佛院遗址)发现的藏经洞,系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开凿,共有45洞,其中16洞的三面石壁上刻有《大般涅槃经》、《报恩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等共40余万字。同时刻有佛像、菩萨像、飞天、供养人等。其余29洞仅凿开洞穴或磨光石面,尚未镌刻。学者推测可能与9世纪时唐武宗禁佛有关。

从北齐至宋元时期,究竟刻有多少石经已无法统计。清代金石学者叶昌炽就他所掌握的拓片举出41种,从北齐起,经隋唐五代至宋、辽、金、元,历时800年,大小乘经皆有。而且认为,这些石经当时所刻必皆全帙,沉埋而未出者,盖不知凡几。

(林子青)

相关推荐

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

无常(anitya)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chang佛教教义。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

佛教派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戒(sila)

中国大百科全书

Jie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

法(dharma)

中国大百科全书

Fa佛教术语。《俱舍论》卷一称能持自相故名为法。这是传统的解释,意即凡具有质的规定性,并为人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称为法。根据这种解释,由于大小乘及派别的不..

佛事仪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

foshi yishi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从广义说,由三皈五戒到三坛大戒,由简单念诵到各种仪规都可称为佛事仪式。一般主要是指为信徒、施主等..

无我(anatman)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wo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

佛教文化艺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主要用于表现佛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古印度佛教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向世界各地,并与当..

焰口

中国大百科全书

瑜伽焰口施食,本是密教依不空所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修法的仪则。此经最初唐实叉难陀译为《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面然即焰口,为一饿鬼名。经中说阿难在定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