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统记》

Fuozutongji

佛教史籍。南宋僧人志磐以天台宗立场仿正史体编写的佛教史书。54卷。分本纪、世家、列传、表、志等5篇19科。本纪、世家、列传、表、仿《史记》体裁,法运通塞志效《资治通鉴》。把九志置于书末,则是依《魏书》之例。在志磐之前有宗鉴著《释门正统》,景迁著《宗源录》,志磐认为前者虽粗立体法,而义乖文秽,后者但立文传,而辞陋事疏。他并取二家,且删且补,依效史法,用成一家之书。本书引用典籍,依大藏经典、天台教文、释门诸书、儒宗诸书、道门诸书分类,计170部,自南宋宝祐六年(1258)起稿,至咸淳五年(1269)书成。

本书以收录大量佛教史实,受到古今学者的重视。卷一至卷四为释迦牟尼佛本纪。叙述释迦牟尼佛的本迹、八相成道、分舍利、三藏结集等事迹。卷五为西土二十四祖纪,即摩诃迦叶至师子比丘二十四祖的传记。卷六和卷七,为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等东土九祖的传记。卷八,兴道下八祖记,为道邃至智礼八祖的传记。卷九和卷十,诸祖旁出世家,为慧思至义通诸祖旁出世家的传记。卷十一至卷二十,诸师列传。卷二十一,诸师杂传。卷二十二,未详承嗣传。以上为本纪、世家、列传3篇。卷二十三和卷二十四分别为历代传教表和佛祖世系表。卷二十五以下立九志,共 30卷。其中卷二十五,山家教典志,专载天台宗著述目录,类似正史艺文志。卷二十六至卷二十八,净土立教志,载莲社七祖十八贤及往生高贤的传记。卷二十九,诸宗立教志,载天台宗以外诸宗略传。卷三十,三世出兴志,略述过去庄严劫千佛、现在贤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小三灾、大三灾。卷三十一和卷三十二,世界名体志,叙述佛教宇宙观、震旦地理、西域、五印度诸国,有说有图。卷三十三,法门光显志,著录像塔及佛事。卷三十四至卷四十八,法运通塞志,叙述释迦牟尼诞生至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佛教史实。卷四十九和卷五十,名文光教志,载天台宗碑记序文等。卷五十一至卷五十四,历代会要志,为古今史实的类别汇集。唯卷十九、卷二十有目无书。各版汉文大藏经皆同此。日本续藏经本的法运通塞志,有后人续补。该本另载有未详撰者的《续佛祖统纪》2卷,收录了法照等30人的传记。

宋代天台宗有明州山家派(四明知礼)和杭州山外派(孤山智圆)两个学派的对峙,论争激烈,志磐以知礼的山家派为正统,体例取舍,有所褒贬,借本书可窥山家、山外之争的概貌。净土立教志中所载莲社七祖十八贤及往生高僧的传记,以及诸宗立教志中把当时诸宗分为达磨禅宗、贤首宗教、慈恩宗教、瑜伽密教、南山律宗,显示宋代佛教念佛修行、禅净融合的趋势。历代会要志记述了大量史实概要,为佛教史学留下了可贵的资料。(姚长寿)

相关推荐

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

无常(anitya)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chang佛教教义。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

佛教派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戒(sila)

中国大百科全书

Jie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

法(dharma)

中国大百科全书

Fa佛教术语。《俱舍论》卷一称能持自相故名为法。这是传统的解释,意即凡具有质的规定性,并为人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称为法。根据这种解释,由于大小乘及派别的不..

佛事仪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

foshi yishi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从广义说,由三皈五戒到三坛大戒,由简单念诵到各种仪规都可称为佛事仪式。一般主要是指为信徒、施主等..

无我(anatman)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wo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

佛教文化艺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主要用于表现佛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古印度佛教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向世界各地,并与当..

焰口

中国大百科全书

瑜伽焰口施食,本是密教依不空所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修法的仪则。此经最初唐实叉难陀译为《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面然即焰口,为一饿鬼名。经中说阿难在定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