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

Luoyangjialanji

佛教著述。北魏杨炫之(一作羊炫之或阳炫之)撰。5卷。著者生卒年不详,事迹可考者甚少。据著者原序自述:武定五年(547),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寮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该书所记,计有43寺(其中尼寺4所)及《宋云、惠生使西域行记》、《京师建制及郭外诸寺》两篇。所载洛阳名寺,以兴废沿革为纲,然按远近次序,分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各为一卷。叙事简明扼要,文笔( )

丽秀逸,不仅是一部寺庙志,提供了关于北魏迁都洛阳四十年间的佛教史料,也记述了洛阳经济、文化及人民生活的荣衰变化,并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卷五所载《宋云、惠生使西域行记》则是研究古代中亚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曾为隋、唐、宋、元、明各代诸家著述所引用,可见流传甚久,但现存最早刻本系明代中叶后的三种刻本。《洛阳伽蓝记》的原书,据唐代刘知几《史通》补注篇称,原书本有正文、子注之分,而现存之明清刻本,则混注文入于正文。前人曾在校勘本书和分析正文、子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近代、现代以来,曾出版过几种新的校本。流传下来的刻本和现代校勘本,大致有以下十余种:①如隐堂刻本。为现存最早的单行本,似出于明嘉靖隆庆年间,无刻人姓名。②古今逸史本。明万历年间吴( )

所刻,与如隐堂本文字有异。③津逮秘书缘君亭本。明崇祯年间毛氏汲古阁刻本。出自如隐堂影写抄本,参照《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以硃笔窜改。④汉魏丛书本。清乾隆年间,王谟据古今逸史本复刻。⑤学津讨原本(照旷阁本)。清嘉庆年间,张海鹏据津逮秘书本翻雕,但小有更改。⑥真意堂丛书活字本。嘉庆年间吴自忠以津逮秘书和汉魏丛书两本互校而成的活字雕印本。⑦集证本。清道光十四年(1834)吴若准据如隐堂本,参考何慈公抄本及津逮秘书本略加删改的重刊本。⑧龙( )

精舍丛书本。1915年唐晏钩沈,故又名钩沈本,系据集证本重为分划。⑨日本《大正藏》本。据如隐堂本排出,而以其他各本参校,列其异同为脚注。⑩铁如意馆原稿本。张宗祥合校。1930年商务印书馆影印,1955年重印。⑾重刊本。徐高阮撰。1959年台湾明文书局版。⑿校释本。周祖谟校释。1963年中华书局排印本。卷首有校释者序及叙例各一篇。校释本所注,对历史人物事迹,则取证史书,陈其同异。史传所不详,则参照碑志,发其幽隐。地理则参校水经注及前代地理载记,悉载是篇,以资参证。佛书故事,则采诸经论,述其原委;翻译名称,则兼注梵音,陈其文训。其他若文藻典故、名物、制度之类,亦随文释之,不以其琐屑而失之。校释本卷首附阎文儒实测洛阳故城城基大小比例重绘图一幅;书末有起自北魏延兴元年(471)迄东魏武定八年(550)年表、引用书目、人名索引及宋云使西域行程图等。各卷正文前并插有各版《洛阳伽蓝记》的书影或有关图版多幅。(童玮)

相关推荐

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

无常(anitya)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chang佛教教义。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

佛教派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戒(sila)

中国大百科全书

Jie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

法(dharma)

中国大百科全书

Fa佛教术语。《俱舍论》卷一称能持自相故名为法。这是传统的解释,意即凡具有质的规定性,并为人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称为法。根据这种解释,由于大小乘及派别的不..

佛事仪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

foshi yishi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从广义说,由三皈五戒到三坛大戒,由简单念诵到各种仪规都可称为佛事仪式。一般主要是指为信徒、施主等..

无我(anatman)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wo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

佛教文化艺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主要用于表现佛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古印度佛教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向世界各地,并与当..

焰口

中国大百科全书

瑜伽焰口施食,本是密教依不空所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修法的仪则。此经最初唐实叉难陀译为《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面然即焰口,为一饿鬼名。经中说阿难在定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