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文

Jiangjingwen

佛教僧人教化世俗人等的通俗化讲经的讲唱底本。六朝以来,佛教僧人在保持固有的转读、梵呗、唱导等读经方式下,汲取东汉以来儒生讲解儒家经典形式逐渐形成固定的课堂。讲问论辩形式,由斋讲发展为有固定仪式的正式讲经。为吸引听众,以佛教经义为根据,增加了故事化的成分,形成俗讲。俗讲与正式讲经在仪式上无大出入。其仪式在伯3849号敦煌卷子纸背记载甚详。

俗讲的主持者称俗讲僧或化俗法师,在正式演出中负责解释佛经,作通俗化讲唱,故须有一定的表演技能。另有都讲,负责转读佛经正文。据《入唐求法巡礼记》载,9世纪上半期长安有名的俗讲僧,左街为海岸、体虚、齐高、光影四人,右街为文淑及其他两人。其中文淑尤为著名,为京国第一人。文淑开讲时,听者填咽寺舍,瞻礼崇奉,呼为和尚教坊,效其声调以为歌曲。甚至唐敬宗也亲到兴福寺听文淑俗讲。唐文宗采用法师讲声创作新曲调《文淑子》,可见当时俗讲流行的盛况。

俗讲僧所用俗讲底本于20世纪初发现于敦煌石窟,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正规俗讲中法师所持底本。它的唱讲方式是:都讲转读一段自己手中所持的经文(在法师的底本中常从略),然后法师通俗化的散韵相间地讲唱一段。其中由法师讲唱向都讲转读过渡之处,多由法师以X X 唱将来提示。今存这类底本有讲唱《阿弥陀经》、《妙法莲华经》、《维摩经》等经的多种残本。

②说唱因缘的底本。现存有《悉达太子修道因缘》、《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四兽因缘》、《欢喜国王因缘》、《目连缘起》、《丑女缘起》等,文体亦为散韵相间,内容限于佛经故事。看来似为法师一人讲唱。

③押座文。押通作压,座即四座之座,盖开讲之前以梵呗引摄,使听众专心一意。它是一种韵文,篇幅不长。在讲经文的押座文末尾,均有经题名目唱将来一句,以引起下面的俗讲正文。今存押座文有《八相押座文》、《维摩经押座文》、《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等。不太正规的俗讲,为了在开场时引起听众的兴趣,也可使用押座文,如《破魔变神押座文》用在变文之前,苏联所藏109号敦煌卷上所写押座文,在《八关斋戒文》之前,并注明此下受斋戒,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④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若干自名为变文、话本等俗文学材料。它们不全是讲唱佛经故事的,其中历史和传说故事以及时事等内容占了很大比重。很可能僧家在俗讲中为了取悦听众,从民间借用了这些材料。但从正规俗讲的观点看,这些都是非正规的补充材料。变文一类残卷,在敦煌卷子俗文学材料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有明确自名。变文是配合变相图画演出的,形式为韵文散文相间,常有指示观众观看图画的词句,所演内容不限于佛经,演员更不限于僧家,故变文与俗讲文的体制不同,而且别有渊源。

俗讲的盛行,大约在唐文宗时(827~840),当时长安诸寺往往有奉敕开演俗讲的法会(一般俗讲,是不依敕令的)。五代以后,俗讲逐渐不大流行,但是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九引《释门正统》良渚的话说,俗讲至南宋理宗时(1225~1264)还未尽绝。以地域而论,唐代长安是俗讲的中心,定时奉敕举行;各地方寺院大都在春秋及夏(或冬,即正、五、九等三长斋月),各有举行。俗讲对后世的说唱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周绍良)

相关推荐

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

无常(anitya)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chang佛教教义。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

佛教派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戒(sila)

中国大百科全书

Jie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

法(dharma)

中国大百科全书

Fa佛教术语。《俱舍论》卷一称能持自相故名为法。这是传统的解释,意即凡具有质的规定性,并为人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称为法。根据这种解释,由于大小乘及派别的不..

佛事仪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

foshi yishi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从广义说,由三皈五戒到三坛大戒,由简单念诵到各种仪规都可称为佛事仪式。一般主要是指为信徒、施主等..

无我(anatman)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wo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

佛教文化艺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主要用于表现佛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古印度佛教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向世界各地,并与当..

焰口

中国大百科全书

瑜伽焰口施食,本是密教依不空所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修法的仪则。此经最初唐实叉难陀译为《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面然即焰口,为一饿鬼名。经中说阿难在定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