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语录

Chanzongyulu

记载、辑录中国佛教禅宗六祖以后历代禅师法语的书籍。大都为禅师口语,由亲随左右的门弟子随时笔录编集而成。举凡师徒传法心要、参悟验证、方便施化,诸方学士参学所得,并互相问答、诘难、辩论、参究等,均详作记述。

禅宗之有语录,肇自《六祖坛经》,以后日益发展,成为禅家的一种专门文体。唐代禅宗语录为数不多,而且每种语录一般只记一位禅师的言谈。如楼颖编的《善慧大士语录》(又称《傅大士语录》)4卷、于頔编的《庞居士语录》3卷等。也有以广录、法要等为题的。前者如裴休集的《马祖道一禅师广录》和《百丈怀海禅师广录》各1卷,收集道一、怀海一生的主要法语。后者如裴休所集《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为黄檗希运于宛陵时上堂说法的内容。

宋代,禅宗语录大量出现,为语录体的鼎盛时期。当时语录有两个特点:①不仅稍有名望的禅师都有门人弟子为其编集语录,而且出现了带综合性的语录集。如赜藏主集的《古尊宿语录》48卷,广采南岳怀让以下马祖、百丈、临济、云门、真净、佛眼、东山等40余家唐宋禅师语录,以后又有师明集《续古尊宿语录》6卷,收起于南岳怀让止于隐山璨等共70余人语录。②创造了以拈古、颂古、评唱、击节为名的新的语录体裁。拈古、颂古主要是辑录禅师的公案附以议论,评唱、击节则是对拈古、颂古的再评述。在宋代拈古、颂古的有天童正觉、雪窦重显、投子义青、丹霞子淳四家,评唱有圆悟克勤的《碧岩录》10卷,击节有克勤所撰的《击节录》2卷等。

元代禅宗沿袭宋规,也十分重视评唱体,其影响较大的有万松行秀评唱的《从容庵录》6卷、《请益录》2卷和从伦评唱的《空谷集》、《虚堂集》各6卷。明代语录,或辑录当时禅师言行,或对前人的语录编集再治,数量仍然不少,但体例无创新。入清以后语录渐稀。

据不完全统计,从唐至清,禅宗语录不下300余种。其中主要见于各版汉文大藏经、续藏经所录史籍的记载;此外,《新唐书艺文志》、《五代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以及《太平御览》、《直斋书录解题》、《崇文总目》、《国史经籍志》等,皆有著录。

各派的主要语录有:荷泽宗的《荷泽神会禅师语录》,现存敦煌卷子中发现的三个写本;沩仰宗的《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明圆信、郭凝之编,各1卷;临济宗的《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唐慧然集,1卷;曹洞宗的《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和《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各1卷,前者为明圆信、郭凝之编,后二者为日本慧印校订,另有《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上下两卷,上卷为郭凝之编集,下卷为日本沙门玄契编次;云门宗的《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宋守坚集,3卷;法眼宗的《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郭凝之编,1卷;临济宗杨岐派的《杨岐方会和尚语录》(又称《袁州杨岐山普通禅院会和尚语录》),宋仁勇编,2卷;黄龙派的《黄龙慧南禅师语录》(又称《普觉禅师语录》),宋慧泉集,1卷等。(苏渊雷 沈诗醒)

相关推荐

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

无常(anitya)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chang佛教教义。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

佛教派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戒(sila)

中国大百科全书

Jie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

法(dharma)

中国大百科全书

Fa佛教术语。《俱舍论》卷一称能持自相故名为法。这是传统的解释,意即凡具有质的规定性,并为人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称为法。根据这种解释,由于大小乘及派别的不..

佛事仪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

foshi yishi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从广义说,由三皈五戒到三坛大戒,由简单念诵到各种仪规都可称为佛事仪式。一般主要是指为信徒、施主等..

无我(anatman)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wo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

佛教文化艺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主要用于表现佛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古印度佛教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向世界各地,并与当..

焰口

中国大百科全书

瑜伽焰口施食,本是密教依不空所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修法的仪则。此经最初唐实叉难陀译为《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面然即焰口,为一饿鬼名。经中说阿难在定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