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空(Genku 1133~1212)

Yuankong

日本佛教净土宗创始人。俗姓漆间,幼名势至丸,号法然。美作国(今冈山县)人。岁投菩提寺观觉出家,学沙弥法。 13岁登比睿山师事源光,后从皇圆受戒,习天台教义。1151年投黑谷慈眼房睿空之室,学圆顿戒和密宗教义,读源信的《往生要集》,传承佛立三昧法门。 1175年读唐善导《观经四帖疏》的《散善义》后,专志于念佛法门,开创一向专修宗。1186年,睿山座主显真集各宗硕学名僧于大原(在今京都一带)胜林院,与源空辩论净土法义。此即有名的大原问答,记录成书名《大原谈义》。后于奈良东大寺讲净土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并为天皇、皇后授戒。1198年应关白藤原兼实之请,口述《选择本愿念佛集》由安乐笔录,以定净土宗要。其时,他倡的称名念佛净土法门日益盛行,引起南都北岭各宗的反对;又因受弟子安乐收容宫女出家一事所牵连,而被流配。获赦后,于摄津(今兵库、大阪一带)胜尾寺,继续弘布净土宗。卒后,历代天皇先后赐谥圆光大师、东渐大师、慧成大师、弘觉大师、慈教大师等。一般称为法然上人。主要著作有《选择本愿念佛集》、《无量寿经释》、《观无量寿经释》、《往生要集诠要》、《往生要集料简》、《类聚净土五祖传》等。1955年编有《昭和新修法然上人全集》1册,1975年又出版《定本法然上人全集》9卷。(林子青)

相关推荐

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

无常(anitya)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chang佛教教义。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

佛教派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戒(sila)

中国大百科全书

Jie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

法(dharma)

中国大百科全书

Fa佛教术语。《俱舍论》卷一称能持自相故名为法。这是传统的解释,意即凡具有质的规定性,并为人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称为法。根据这种解释,由于大小乘及派别的不..

佛事仪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

foshi yishi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从广义说,由三皈五戒到三坛大戒,由简单念诵到各种仪规都可称为佛事仪式。一般主要是指为信徒、施主等..

无我(anatman)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wo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

佛教文化艺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主要用于表现佛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古印度佛教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向世界各地,并与当..

焰口

中国大百科全书

瑜伽焰口施食,本是密教依不空所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修法的仪则。此经最初唐实叉难陀译为《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面然即焰口,为一饿鬼名。经中说阿难在定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