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善寺

中国佛教密宗祖庭。隋唐著名译经馆。位于今陕西西安市大兴善寺公园内。唐时为长安城内靖善坊。隋开皇元年(581),文帝普诏天下,听任出家,广做佛事,大兴佛教。二年,移都南顿,敕令迁陟岵寺于新都九五贵位之地,重建为国寺。隋文帝在北周时原为大兴郡公,因以大兴命名。据《长安志》记载:寺建成后,崇广为京城之最,制度与太庙同。第一位寺主是与文帝为布衣之交的灵藏,兼领昭玄都。隋代住在寺内的有昭玄大统僧猛、继任昭玄统昙延及其随员等,协同王朝处理全国僧尼事务。开皇七年,召慧远、慧藏、僧休、宝镇、洪遵、昙迁等入京为六大德,并有僧众300余人入寺供养,令其为国行道。建寺同时即创设译经馆,先后有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彦琮等为主译,所出约占隋代译经总数半数以上。唐贞观三年(629),太宗令以波颇为主,于寺内译经。译馆所需令百司供给。天宝十五载(756),著名密教高僧不空住寺,为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帝师,封赐优厚。唐武宗禁佛时,寺院损毁严重。五代几不闻于世,宋代稍有修葺。清顺治五年(1648),僧人麸斋筹款大修。康熙二十三年(1684)川陕总督平安纳又率文武官僚施资大修,历十余年始竣工。 1945年,太虚法师等于寺内创设世界佛学苑巴利学院。1955年,政府拨款全面大修。有殿堂五进,配以廊庑僧寮,规模为西安今存众刹之首。(王亚荣)

相关推荐

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

无常(anitya)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chang佛教教义。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

佛教派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戒(sila)

中国大百科全书

Jie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

佛事仪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

foshi yishi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从广义说,由三皈五戒到三坛大戒,由简单念诵到各种仪规都可称为佛事仪式。一般主要是指为信徒、施主等..

法(dharma)

中国大百科全书

Fa佛教术语。《俱舍论》卷一称能持自相故名为法。这是传统的解释,意即凡具有质的规定性,并为人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称为法。根据这种解释,由于大小乘及派别的不..

焰口

中国大百科全书

瑜伽焰口施食,本是密教依不空所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修法的仪则。此经最初唐实叉难陀译为《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面然即焰口,为一饿鬼名。经中说阿难在定中受..

无我(anatman)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wo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

佛教文化艺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主要用于表现佛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古印度佛教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向世界各地,并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