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

(术语)又云乏道。梵语沙门那(略云沙门)之古译也。修正道而断生死贫乏之义也。涅槃经曰:沙门名乏,那名道,断一切乏,断一切道(邪道),以是义故,名沙门那。百论疏曰:沙门者,云乏道,亦云息心。乏道者,以道断贫乏也。【又】贫道者,乏圣道之义,是沙门自谦之称。世说曰:支道林尝养数马曰:贫道爱其神骏。石林燕语曰:晋宋间佛教初行,未有僧称,通曰道人,自称则曰贫道。善见论十五曰:若有卖衣钵人,比丘唤来,示金钱语卖衣钵人言:贫道须此衣钵,有此金钱,居士自知。行事钞下三曰:五分还寺去时。(中略)至请门首告云:檀越好施如法,贫道何德堪之?业疏三下曰:沙门者,或云乏道贫道以译之,皆谦虚自收不伐德也。今译为息恶者取其意也。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三曰:贫道亦云乏道,皆谦收之称。梁僧传十三(法献传)曰:中兴僧钟于乾和殿见帝(齐武帝),帝问钟所宜。钟答:贫道比苦气,帝嫌之。乃问尚书王俭:先辈沙门与帝王共语何所称?正殿坐不?俭答:汉魏佛法未兴,不见其记传。自伪国稍盛,皆称贫道,亦预坐。僧史略下曰:若此方对王者,汉魏两晋或称名,或曰我,或曰贫道。故法旷上书于晋简文,称贫道,支遁上书乞归剡亦称贫道,道安谏苻坚自称贫道,呼坚为檀越,于时未为定戒。案贫道之称,今属之道士矣。

相关推荐

一切如来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大空三昧也。大日经一曰:正觉之等持,三昧证知心,非从异缘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故说为大空,圆满萨婆若。同疏六曰: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者。如大般..

一心三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智于一心之上同时发得也。盖在别教,修空观得一切智,修假观得道种智,修中道观得一切种智,由如是次第之三观,次第发得三智。而在天台圆教,则三观融于一心,故..

一切种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智之一。言能以一种之智,知一切诸佛之道法,又能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一切皆成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一切众生皆悉成佛也。对于五性各别而言。盖三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余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为无..

一代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释迦如来自成道至灭度一代中所说大小乘之诸教也。止观义例下曰:一代教法,会在法华。

一切智慧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大日如来也。大日经一曰:一切智慧者,出现于世间,如彼优昙华,时时乃一现。

一大三千世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世界之中央,有须弥山,此四方之大海中有四大洲,此大海之外,以铁围山围绕之,如是谓之一小世界。合一千一小世界,谓之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谓之中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