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位于山西永济县城西南二十公里中条山巅。建于北周建德年间(572~577),初名灵居寺,隋仁寿元年(601)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利至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此寺即为其一。隋唐之际,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并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对日抗战时寺宇被毁,唯存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二座、明清塔二十一座。除宋塔外,其余皆为禅师塔。大禅师塔建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圆形实心,高八公尺,基座占塔身之半,正面设假门,背面镶有塔铭;五代石塔建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单层,高三公尺半,平面八角,基座束腰,塔身中空,正面雕二金刚像,侧面雕陀罗尼经,雕工秀美;宋代舍利塔为密檐式,平面六角形,五层,高十七公尺,第一层特高,檐下仿木构建筑雕斗栱及飞椽,二层以上迭涩出檐,简洁庄重;元塔为二层,平面六角形,高六公尺,座为须弥式,塔身雕假门窗;明清各塔比例和谐,雕造富丽。于此处远可眺望黄河波涛,近可尽览群塔耸立,极富古趣。 p5052
相关推荐
一人作虚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
一切智船
指一切智慧之舟,乃喻佛为舟筏,度人达彼一切智之地。教行信证文类卷二(大八三·五九九下):“能竭愚痴海,能流入愿海;乘一切智船,浮诸群生海。”此乃赞叹弥陀之悲愿如..
一刀三礼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 p2 ..
一千七百则公案
乃泛指禅宗无数则公案。“一千七百”并非实数,系根据景德传灯录中所载之一千七百零一人之传法机缘而来。 p2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指无上甚深微妙之法,广大而难以言说,故为一切世间众生所难以信受奉行者。阿弥陀经(大一二·三四八上):“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又法华经序品(大九·三下..
一切如来眼色如明照三摩地
即佛眼三摩地。密教金刚界如来为使一切阿阇梨所修行法事、智慧、意愿能通达无碍,一切诸明悉皆成就,速得大金刚阿阇梨位法性大日之身,令一切见者皆悉礼足,降伏欢喜,故住..
一七日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p1 ..
一切如来宝冠三界法王灌顶
为密教修法之一。乃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三昧耶智者所得之灌顶。得此灌顶,可证一切诸佛之一切智智瑜伽自在,能作一切如来诸平等事业,成就大悲毗卢遮那之一切身口心金..
一大藏教
指以释迦佛所说之经、律、论三藏教法,为全佛教之教说,故称一大藏教。碧岩录第二则(大四八·一四一中):“设使三世诸佛只可自知,历代祖师全提不起,一大藏教诠注不及,..
一上神通
(一)指一回、一度之神通。(二)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指佛神通、大神通、最上神通等。在小乘佛教中,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