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派

(一)奉行瑜伽师地论等教说之宗派。又作瑜伽宗、瑜伽行派。即行于印度,与中观派对立之大乘佛教教派。初祖为四、五世纪之弥勒论师,以宣说瑜伽师地论、辩中边论颂、大乘庄严论等而奠定开宗之基。其后,无著禀其教旨,着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等。未久,世亲继之,撰十地经论、唯识三十论颂等以光显教说。世亲之弟子陈那亦作观所缘缘论、入瑜伽等论著以宣扬瑜伽思想,复着因明正理门论而定因明之论式。同时复有亲胜、火辨二大论师注释世亲之唯识三十论颂。相继而起者另有德慧、安慧、护法、难陀、清辨、戒贤、净月、胜友、最胜子、智月、法藏、智光、无性、亲光、德光等诸师,相继发挥三性中道之旨,提倡观行万法唯识之理,以悟入真如之性。

瑜伽派本与中观派世代对立,彼此论难。然八世纪初,寂护及弟子莲华戒融合中观自立派(梵 Mādhyamika-svātantrika)与瑜伽派之思想,成立瑜伽中观自立派(梵 Yogācāra-mādhyamika-svātantrika)。此派思想,有关胜义谛者乃采用中观自立派之论点,有关世俗谛者则依据瑜伽唯识之立场。八世纪后,印度佛教传入西藏,西藏佛教改革者宗喀巴以甚深观、广大行,意图综合般若中观与瑜伽唯识两派。八、九世纪以后,瑜伽派为中观派综合摄取,独立学派不复存在。

在我国,以北凉昙无谶所译之菩萨地持经(即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刘宋求那跋摩之菩萨善戒经,及北魏菩提留支、勒那摩提等之唯识二十论、十地经论等为瑜伽派经论之最早译介。其后,我国之瑜伽派渐分为地论宗与摄论宗;前者系以十地经论为主,后者则以摄大乘论为主。两宗虽同立“八识缘起”之说,然地论宗以阿赖耶识与如来藏心同视为真识,摄论宗则视阿赖耶识为妄识,故别立第九阿摩罗识,此为两宗论点最大之歧异。直至唐代,玄奘译出瑜伽师地、显扬圣教、辩中边等诸论,又糅译十大论师之唯识三十颂释论,编成“成唯识论”等书,方乃展开法相宗之教说,而盛行于我国与日本。[大唐西域记卷九、卷十、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印度哲学研究卷五(宇井伯寿)](参阅“中观派”1037、“空有论争”3473)

(二)为印度六派哲学之一。通常又被称为瑜伽外道、相应外道。主张瑜伽修行,能达到解脱之境界。其哲学系根据数论学派而立论,所异者,持神我(梵 purusa)为最高神之有神论立场。相传西元五世纪顷巴丹阇梨(梵 Patajali)出世,搜集当时有关瑜伽诸说,撰成瑜伽经(梵 Yoga-sūtra),始确立该派学说(一说巴丹阇梨编于西元前一五○年间)。由于受到无神论之数论学说影响,其神仅止于冥想之方法与对象。认为世界之所以苦乃源自无明,此即为神我与自性(梵 prakrti)之结合;当无明被明知(梵 viveka)消除时,神我即从物质之束缚中解放独存,由此解脱达到完全圆满之状态。为得此明知,对于实践方法举说瑜伽八支(守戒、自我道德培养、养成良好坐姿、控制呼吸、控制感官、集中注意力、冥思、禅定),从有想三昧而入无想三昧之无心状态即是解脱。又为达到此一境界,遂完成修行法之组织,此乃瑜伽派之特质。毗阿沙(梵 Vyāsa, 450~500?)曾对瑜伽经作完整之注释,其后第九世纪瓦卡帕提米拉(梵 Vācaspatimi?ra, 800~880?)更加以复注,广为一般采用。然此学派势力今已殆然无存。[十住毗婆沙论卷三、大毗婆沙论卷八十一、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八、印度六派哲学纲要(李世杰)]p5530

相关推荐

一人作虚

佛光大辞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

一切智船

佛光大辞典

指一切智慧之舟,乃喻佛为舟筏,度人达彼一切智之地。教行信证文类卷二(大八三·五九九下):“能竭愚痴海,能流入愿海;乘一切智船,浮诸群生海。”此乃赞叹弥陀之悲愿如..

一刀三礼

佛光大辞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 p2 ..

一千七百则公案

佛光大辞典

乃泛指禅宗无数则公案。“一千七百”并非实数,系根据景德传灯录中所载之一千七百零一人之传法机缘而来。 p2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佛光大辞典

指无上甚深微妙之法,广大而难以言说,故为一切世间众生所难以信受奉行者。阿弥陀经(大一二·三四八上):“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又法华经序品(大九·三下..

一切如来眼色如明照三摩地

佛光大辞典

即佛眼三摩地。密教金刚界如来为使一切阿阇梨所修行法事、智慧、意愿能通达无碍,一切诸明悉皆成就,速得大金刚阿阇梨位法性大日之身,令一切见者皆悉礼足,降伏欢喜,故住..

一七日

佛光大辞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p1 ..

一切如来宝冠三界法王灌顶

佛光大辞典

为密教修法之一。乃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三昧耶智者所得之灌顶。得此灌顶,可证一切诸佛之一切智智瑜伽自在,能作一切如来诸平等事业,成就大悲毗卢遮那之一切身口心金..

一大藏教

佛光大辞典

指以释迦佛所说之经、律、论三藏教法,为全佛教之教说,故称一大藏教。碧岩录第二则(大四八·一四一中):“设使三世诸佛只可自知,历代祖师全提不起,一大藏教诠注不及,..

一上神通

佛光大辞典

(一)指一回、一度之神通。(二)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指佛神通、大神通、最上神通等。在小乘佛教中,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