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佛十八不共法之一。又作一切身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谓佛现诸胜相,调伏众生,称智演说一切诸法,令其各得解悟证入,称为一切身业随智慧行。[法界次第卷下、华严孔目章卷二..
佛十八不共法之一。又作一切身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谓佛现诸胜相,调伏众生,称智演说一切诸法,令其各得解悟证入,称为一切身业随智慧行。[法界次第卷下、华严孔目章卷二..
即自他共离之四性。四者即:(一)自性,谓如计一念心从根生,即自性。(二)他性,若从尘生,即他性。(三)共性,若根尘合生,即共性。(四)离性,若离根尘生,即离性。于此四性..
六无畏之一。略称一切法平等无畏。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之功德有六种差别,其六即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意指一乘之人,观自心毕竟空性,离有为、无为二界之扼缚,了悟万法乃一..
指密教胎藏、金刚两部曼荼罗之一切诸尊。瑜祇经卷上(大一八·二五五下):“若真言行人持经三十万遍,一切真言主及金刚界大漫拏罗王皆悉集会,一时与成就,速得大金刚位乃..
乃密教印相之一种。即左右手各结刀印,向外二食指著于侧边,口诵“婆誐嚩帝(世尊)苏婆诃(成就)”。 p17
《敕修清规·谢挂搭?回礼榜》云:“堂司行者某拜覆。”《禅居附录》云:“希陵顿首拜覆淀山堂上和尚月江禅师席前。”忠曰:“覆,申覆也。俗讹为反覆酬答之义,非也。”《..
中国佛教宗派。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
(术语)称两部之诸尊也。瑜祇经曰:一切真言主,及金刚界大曼荼罗王,皆悉集会。
(术语)释迦如来自成道至灭度一代中所说大小乘之诸教也。止观义例下曰:一代教法,会在法华。
【一切种】 p0002显扬十七卷五页云:一切种者:谓三相,一、名相,二、染净,三、俱非。名者:谓假立等十二种名。相者:谓自相,及共相。染者:谓染污法。净者:谓诸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