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力
一是处非处力 二业力 三定力 四根力 五欲力 六性力 七至处道力 八宿命力 九天眼力 十漏尽力次四无碍智而辩十力者。上之所明。多是菩萨所得。自行化他之法。今欲明诸佛所得..
一是处非处力 二业力 三定力 四根力 五欲力 六性力 七至处道力 八宿命力 九天眼力 十漏尽力次四无碍智而辩十力者。上之所明。多是菩萨所得。自行化他之法。今欲明诸佛所得..
【一切忍】 p0002瑜伽四十二卷六页云:云何菩萨一切忍?当知此忍,略有二种。一、依在家品忍,二、依出家品忍,当知依此二种品忍,各有三种。一、耐他怨害忍,二、安受众苦..
【一分摄】 p0002显扬十四卷十页云:一分摄者:谓诸蕴等,各别少分所摄。
古印度之计时单位。谓人寿之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合二十小劫,共计三万三千六百万年,称为一中劫。[俱舍论卷十](参阅“一小劫”4) p5 ..
佛十八不共法之一。又作一切语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谓佛以微妙清净之语,随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故称一切口业随智慧行。[法界次第卷下、华严孔目章卷二] p6 ..
乃佛菩萨所得七种辩才之一。又作最上辩。谓菩萨于行六度时,为广济有情而宣说大乘法,其法甚深,其声如雷,清澈远闻,故称一切世间最上妙辩。大智度论卷五十五(大二五·四..
指一切迷界之众生。一切迷界之众生因内有烦恼之怨贼,外临生死之苦海,未得安心之宅,常处恐惧之中,故称一切恐惧。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七中):“吾誓得佛,普行此..
亦是普同塔也,盖与海众同会于一穴也。《僧宝传·黄龙佛寿清禅师传》云:“公遗言藏骨石于海会,示生死不与众隔也。”..
忠曰:“所欲用之物也。”《敕修清规·副寺》云:“病僧合用供给之物,即时应付。”
《丹铅总录》云:“佛书以一条为一则,洪景卢《容斋随笔》、史绳祖《学斋占毕》用之。”《品字笺》云:“则,法则。凡制度品式之有法者,皆曰则。”《祖庭事苑》云:“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