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次第定
一初禅 二二禅 三三禅 四四禅 五空处 六识处 七无所有处 八非有想非无想处 九灭受想次第定次六通而辩九次第定者。上所明禅。虽体用具足。而并是观禅。未明练熟调柔之相。今..
一初禅 二二禅 三三禅 四四禅 五空处 六识处 七无所有处 八非有想非无想处 九灭受想次第定次六通而辩九次第定者。上所明禅。虽体用具足。而并是观禅。未明练熟调柔之相。今..
苦谛下四行 一无常 二苦 三空 四无我集谛下四行 一集 二因 三缘 四生灭谛下四行 一尽 二灭 三妙 四离道谛下四行 一道 二正 三迹 四乘次四谛而辩十六行者。还离四谛开为十六..
般若十种利益之一。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万法俱寂,是故虽行布施,而无能施之想,不着所施之物,不见受施之人。[月灯三昧经卷六] p14 ..
[出占察经]一心内相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障无碍。微密难见。遍一切处。是名心内相。二心外相谓心随有所念。种种境界皆悉现前。是名心外相。..
造业受报,必有归趣之处。趣谓趣住之意,众生因业因而趣住所受报之处也。趣报有六,故名六趣,亦名六道。道者,能通之义,善恶之业,能通善恶之处,故谓之道。所至所趣之处..
(术语)为一大事之因缘。文句四上曰:众生有此机,感佛名因,佛乘机而应,故名为缘,是为出世本意。
乃九种大乘禅之一。因一切禅定皆由此门出,故称一切门禅。凡有四种,即:有觉有观俱禅、喜俱禅、乐俱禅、舍俱禅。此四种禅定相当于色界之初、二、三、四禅,至第四禅定时,..
《敕修清规·大挂搭归堂》云:“参头送维那出。注云:斋前后门,斋后前门。”
(术语)开显实相妙理之事业,开示佛知见之事业也。一大者,实相之妙理,谓佛知见,即法华之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文句四上曰:..
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以大乘学故世号摩诃衍。本婆罗门种。幼学五明诸论。天文书算医方咒术靡不该博。后遇见阿毗昙杂心。寻读惊悟。乃深崇佛法焉。其家世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