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内容: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六四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根未知当知根、知根、无知根。」尔时,世尊即说偈言:「觉知学地时,随顺直道进,精进勤方便,善自护其心,如自知生尽,无碍道已知,以知解脱已,最后得无知,不动意解脱,一切有能尽,诸根悉具足,乐于根寂静,持于最后身,降伏众魔怨。」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 何谓为五? 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 何等为五? 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若比丘于此五根如实善观察,如实善观察者,于三结断知,谓身见、戒取、疑,是名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于正觉,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五根如实观察者,不起诸漏,心得离欲解脱,是名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 何等为五? 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精进根者,当知是四正断;念根者,当知是四念处;定根者,当知是四禅;慧根者,当知是四圣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 何等为五? 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何等为信根? 若比丘于如来所起净信心,根本坚固,余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无能沮坏其心者,是名信根。 「何等为精进根? 已生恶不善法令断,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摄心、增进;已生善法住不忘,修习增广,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是名精进根。 「何等为念根? 若比丘内身身观住,慇懃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如是说,是名念根。 「何等为定根? 若比丘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是名定根。 「何等为慧根? 若比丘苦圣谛如实知,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是名慧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若比丘于此五根如实观察已,于三结断知。 何等为三? 谓身见、戒取、疑。 是名须陀洹,不堕恶趣,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若比丘于此五根如实观察已,得尽诸漏,离欲解脱,是名阿罗汉。 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诸比丘! 若我于此信根、信根集、信根灭、信根灭道迹不如实知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中,为出为离,心离颠倒,亦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说。 「诸比丘! 我于此信根正智如实观察故,信根集、信根灭、信根灭道迹正智如实观察故,我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众中,为出为离,心离颠倒,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信根,精进、念、定、慧根亦如是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诸比丘! 我此信根集、信根没、信根味、信根患、信根离不如实知者,我不得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心离颠倒,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说。 「诸比丘! 我于信根、信根集、信根没、信根味、信根患、信根离如实知故,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心离颠倒,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若比丘于此五根若利、若满足,得阿罗汉。 若软、若劣,得阿那含。 若软、若劣,得斯陀含。 若软、若劣,得须陀洹。 满足者成满足事,不满足者成不满足事,于此五根不空无果,若于此五根一切无者,我说彼为外道凡夫之数。」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若比丘于彼五根增上明利满足者,得阿罗汉俱分解脱。 若软、若劣者,得身证。 于彼若软、若劣,得见到。 于彼若软、若劣,得信解脱。 于彼若软、若劣,得一种。 于彼若软、若劣,得斯陀含。 于彼若软、若劣,得家家。 于彼若软、若劣,得七有。 于彼若软、若劣,得法行。 于彼若软、若劣,得信行。 是名比丘根波罗蜜因缘知果波罗蜜,果波罗蜜因缘知人波罗蜜。 如是满足者作满足事,减少者作减少事,彼诸根则不空无果,若无此诸根者,我说彼为作凡夫数。」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 何等为五? 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此五根,一切皆为慧根所摄受。 譬如堂阁众材,栋为其首,皆依于栋,以摄持故。 如是五根,慧为其首,以摄持故。」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 何等为五? 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精进根者,当知是四正断;念根者,当知是四念处;定根者,当知是四禅;慧根者,当知是四圣谛。 此诸功德,一切皆是慧为其首,以摄持故。」乃至。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 何等为五? 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若圣弟子成就慧根者,能修信根,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捨,是名信根成就,信根成就,即是慧根。 如信根,如是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说。 是故就此五根,慧根为其首,以摄持故。 譬如堂阁,栋为其首,众材所依,以摄持故。 如是五根,慧为其首,以摄持故。」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 何等为五? 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若圣弟子成就信根者,作如是学。 圣弟子无始生死,无明所着,爱所繫,众生长夜生死,往来流驰,不知本际,有因故有生死,因永尽者,则无生死,无明大闇聚障碍,谁般涅槃? 唯苦灭、苦息、清凉、没。 如信根,如是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说。 此五根,慧为首,慧所摄持。 譬如堂阁,栋为首,栋所摄持。」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何等为信根? 谓圣弟子于如来所起信心,根本坚固,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诸世间法所不能坏,是名信根。 何等为精进根? 谓四正断。 何等为念根? 谓四念处。 何等为定根? 谓四禅。 何等为慧根? 谓四圣谛,此诸功德,皆以慧为首。 譬如堂阁,栋为其首。」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 何等为五? 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何等为信根? 若圣弟子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 何等为精进根? 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 何等念根? 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根。 何等为定根? 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 何等为慧根? 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慧根。 所余堂阁,譬如上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六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 何等为五? 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于此五根修习多修习,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苦断。」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苦断,如是究竟苦边、苦尽、苦息、苦没,度苦流,于缚得解,害诸色,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漏尽,亦如是说。 (六六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种力。 何等为二? 谓数力及修力。 何等为数力? 谓圣弟子空闲林中树下,作如是思惟:『身恶行,现法、后世受于恶报。 我若行身恶行者,我当自悔教,他亦悔我,大师亦当悔我,大德梵行亦当悔我,以法责我恶名流布,身坏命终,当生恶趣泥犁中。』如是现法后报,身恶行断,修身善行。 如身恶行,口、意恶行亦如是说,是名数力。 何等为修力? 若比丘学于数力,圣弟子数力成就已,随得修力,得修力已,修力满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六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圣弟子学数力成就已,贪、恚、痴若节若尽。 如是圣弟子依于数力,尽立数力,随得修力,得修力已,修力满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六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何等为修力? 谓修四念处。」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四念处,如是修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四道、四法句、止观,亦如是说。 (六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种力。 何等为三? 谓信力、精进力、慧力。 复次三力。 何等为三? 谓信力、念力、慧力。 复次三力。 何等为三? 谓信力、定力、慧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六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力,谓信力、精进力、慧力。 如是,比丘! 当作是学:『我当成就信力、精进力、慧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精进力,念力、定力,亦如是说。 (六六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力信力、念力、慧力。 何等为信力? 谓圣弟子于如来所入于净信,根本坚固,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诸同法所不能坏,是名信力。 何等为精进力? 谓修四正断。 何等为慧力? 谓四圣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余二力如上说。 (六六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力。 何等为四? 谓信力、精进力、念力、慧力。 复次四力信力、念力、定力、慧力。 复次四力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此诸经如上三力说。 差别者:「何等为觉力? 于善、不善法如实知,有罪、无罪,习近、不习近,卑法、胜法,黑法、白法,有分别法、无分别法,缘起法、非缘起法如实知,是名觉力。 何等为精进力? 谓四正断」如前广说。 「何等为无罪力? 谓无罪身、口、意,是名无罪力。 何等为摄力? 谓四摄事,惠施、爱语、行利、同利。」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六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若最胜施者,谓法施。 最胜爱语者,谓善男子乐闻,应时说法。 行利最胜者,诸不信者能令入信,建立于信;立戒者以净戒,悭者以施,恶智者以正智令入建立。 同利最胜者,谓阿罗汉以阿罗汉、阿那含以阿那含、斯陀含以斯陀含、须陀洹以须陀洹、净戒者以净而授于彼。」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六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若所有法,是众之所取,一切皆是四摄事。 或有一取施者,或一取爱语者,或一取行利者,或一取同利者。 过去世时,过去世众,以有所取者,亦是四摄事。 未来世众,当有所取者,亦是四摄事。 或一取施者,或一取爱语,或一取行利者,或一取同利。」尔时,世尊即说偈言:「布施及爱语,或有行利者,同利诸行生,各随其所应。 以此摄世间,犹车因釭运。 世无四摄事,母恩子养忘,亦无父等尊,谦下之奉事。 以有四摄事,随顺之法故,是故有大士,德被于世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力。 何等为四? 谓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如上说。 「若比丘成就此四力者,得离五恐怖。 何等五? 谓不活恐怖、恶名恐怖、众中恐怖、死恐怖、恶趣恐怖,是名五恐怖。」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圣弟子成就此四力者,当作是学。 我不畏不活,我何缘畏不活? 若身行不净行、口不净行、意不净行,作诸邪贪,不信、懈怠、不精进、失念、不定、恶慧、悭、不摄者,彼应畏不活。 我有四力,谓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有此四力成就故,不应畏如不活畏。 如是恶名畏、众中畏、死畏、恶趣畏亦如上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力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 何等为觉力? 谓慧、大慧、深慧、难胜慧,是名觉力。 何等为精进力? 若于不善法不善数、黑黑数、有罪有罪数、不应亲近不应亲近数,离此诸法已,若诸余善善数、白白数、无罪无罪数、应亲近应亲近数,如此等修习,增上精勤、欲、方便、堪能,正念正知而学,是名精进力。 无罪力、摄力如上修多罗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力。 何等为五? 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诸比丘当作是学:『我当勤加精进,成就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彼信力,当知是四不坏净。 精进力者,当知是四正断。 念力者,当知四念处。 定力者,当知是四禅。 慧力者,当知是四圣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是故,诸比丘! 当作是学:『我成就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学力。 何等为五? 谓信力是学力、精进力是学力、惭力是学力、愧力是学力、慧力是学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诸比丘! 当作是学:『我当成就信力是学力、成就精进力是学力、成就慙力是学力、成就愧力是学力、成就慧力是学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何等信力是学力? 于如来所善入于信,根本坚固,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同法所不能坏。 何等为精进力是学力? 谓四正断」如前广说。 「何等为惭力是学力? 谓羞耻,耻于起恶不善法诸烦恼数,受诸有炽然苦报,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是名惭力是学力。 何等为愧力是学力? 谓诸可愧事而愧,愧起诸恶不善法烦恼数,受诸有炽然苦报,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是名愧力是学力。 何等为慧力是学力? 谓圣弟子住于智慧,成就世间生灭智慧,贤圣出厌离,决定正尽苦,是名慧力是学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所说。 差别者:「是故,诸比丘! 当作是学:『我当成就信力是学力,精进力、惭力、愧力、慧力是学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于善法若变、若退、若不久住者,他人当以五种白法来呵责汝。 何等为五? 言汝不以信入于善法,若依信者,能离不善法,修诸善法。 汝无精进、无惭、无愧、无慧入于善法故。 若依慧者,能离诸不善法,修诸善法。 「若比丘于正法不变、不退、久住者,他人当以五种白法来庆慰汝。 何等为五? 正信入于善法,若依信者,离不善法,修诸善法,精进、惭、愧、慧入于善法,若依慧者,离不善法,修诸善法。」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还戒者、退戒者,他人当以五种白法来呵责汝。 何等为五? 若比丘不以信入于善法,若依信者,离不善法,修诸善法。 不以精进、慙、愧、慧入于善法;若依慧者,离不善法,修诸善法。 若比丘尽其寿命,纯一满净,梵行清白者,他人当以五种白法来庆慰汝」如上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若不欲令恶不善法生者,唯有信善法,若信退灭者,不信永住,诸不善法则生。 乃至欲令恶不善法不生者,唯有精进、慙、愧、慧,若精进、慙、愧、慧力退灭,恶慧永住者,恶不善法则生。 若比丘依于信者,则离不善法,修诸善法,依精进、惭、愧、慧者,则离不善法,修诸善法。」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解脱,是名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受、想、行、识亦如是说。 若复比丘于色生厌、离欲、不起、解脱者,是名阿罗汉慧解脱。 受、想、行、识亦如是说。 诸比丘! 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有何种种别异。」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如来、应、等正觉者,先未闻法,能自觉知,现法自知,得三菩提,于未来世能说正法,觉诸声闻,所谓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是名如来、应、等正觉。 所未得法能得,未制梵行能制,能善知道、善说道,为众将导,然后声闻成就随法随道,乐奉大师教诫、教授,善于正法,是名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种种别异。 「复次,五学力、如来十力。 何等为学力? 谓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何等为如来十力? 谓如来处非处如实知,是名如来初力。 若成就此力者,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转于梵轮,于大众中能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于过去、未来、现在业法,受因事报如实知,是名第二如来力。 如来、应、等正觉成就此力,得先佛最胜处,能转梵轮,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应、等正觉禅解脱,三昧正受,染恶清净,处净如实知,是名如来第三力。 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知众生种种诸根差别如实知,是名如来第四力。 若成就此力,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悉知众生种种意解如实知,是名第五如来力。 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悉知世间众生种种诸界如实知,是名第六如来力。 若于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于一切至处道如实知,是名第七如来力。 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于过去宿命种种事忆念:『从一生至百千生,从一劫至百千劫。 我尔时于彼生如是族、如是姓、如是名、如是食、如是苦乐觉、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分齐。 我于彼处死、此处生,彼处生、此处死,如是行、如是因、如是方。』宿命所更悉如实知,是名第八如来力。 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以天眼净过于人眼,见众生死时、生时,妙色、恶色、下色、上色,向于恶趣、向于善趣、随业法受悉如实知:『此众生身恶业成就,口、意恶业成就,谤毁贤圣,受邪见业;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恶趣,生地狱中。 此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业法受;彼因彼缘,身坏命终,生善趣天上。』悉如实知,是名第九如来力。 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诸漏已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名第十如来力。 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如此十力,唯如来成就,是名如来与声闻种种差别。」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婴儿,父母生已,付其乳母,随时摩拭,随时沐浴,随时乳哺,随时消息。 若乳母不谨慎者,儿或以草、以土诸不净物着其口中,乳母当即教令除去。 能时除却者善,儿不能自却者,乳母当以左手持其头,右手探其哽,婴儿当时虽苦,乳母要当苦探其哽,为欲令其子长夜安乐故。」佛告诸比丘:「若婴儿长大,有所识别,复持草、土诸不净物着口中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婴儿长大,有所别知,尚不以脚触诸不净物,况着口中。」佛告比丘:「婴儿小时,乳母随时料理消息,及其长大,智慧成就,乳母放捨,不勤消息,以其长大不自放逸故。 如是,比丘! 若诸声闻始学,智慧未足,如来以法随时教授而消息之;若久学智慧深固,如来放捨,不复随时慇懃教授,以其智慧成就不放逸故。 是故,声闻五种学力,如来成就十种智力」如上广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来有六种力。 若六种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谓处非处如实知,如来初力。 复次,过去、未来、现在心乐法受如实知」如上广说,「是名第二如来力。 复次,如来禅、解脱、三昧、正受如实知」如上广说,「是名如来第三力。 复次,如来过去种种宿命之事如实知」如上广说,「是名如来第四力。 复次,如来天眼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死此生彼」如上广说,「是名如来第五力。 复次,如来结漏已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如上广说,乃至「于众中师子吼而吼,是名如来第六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若有来问我如来处非处力,如如来处非处智力所知见觉,成等正觉,为彼记说。 「若复来问如来自以乐受智力,如如来自以乐受智力所知见觉,成等正觉,为彼记说,是名第二如来智力。 「若有来问如来禅定、解脱、三昧、正受智力,如如来禅定、解脱、三昧、正受,为彼记说。 「若有来问宿命所更智力,如如来宿命所更所知见觉,为彼记说。 「若有来问如来天眼智力,如如来天眼所见,为彼记说。 「若有来问如来漏尽智力,如如来漏尽智力所知见觉,为彼记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力。 何等为七? 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尔时,世尊即说偈言:「信力精进力,惭力及愧力,正念定慧力,是说名七力,成就七力者,得尽诸有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力」如上说。 差别者:「是故,比丘! 当如是学:『我当成就信力。』如是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亦当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力」如上说。 差别者,尔时,世尊即说偈言:「信力精进力,及说惭愧力,念力定慧力,是名为七力。 七力成就者,疾断诸有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力。 何等为七? 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 何等为信力? 于如来所起信心,深入坚固,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同法所不能坏,是名信力。 何等为精进力? 谓四正断」如上广说。 「何等为惭力? 谓耻恶不善法」如上说。 「何等为愧力? 于可愧事愧,愧起恶不善法」如上说。 「何等为念力? 谓四念处」如上说。 「何等为定力? 谓四禅」如上说。 「何等为慧力? 谓四圣谛」如上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八力。 何等为八? 谓自在王者力、断事大臣力、结恨女人力、啼泣婴儿力、毁呰愚人力、审谛黠慧力、忍辱出家力、计数多闻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谓自在王力者,王者现自在威力。 断事大臣力者,大臣现断事之力。 结恨女人力者,女人之法现结恨力。 啼泣婴儿力者,婴儿之法现啼泣力。 毁呰愚人力者,愚人之法触事毁呰。 审谛黠慧力者,智慧之人常现审谛。 忍辱出家力者,出家之人常现忍辱。 计数多闻力者,多闻之人常现思惟计数。」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 漏尽比丘有几力?」佛告舍利弗:「漏尽比丘有八力。 何等为八? 谓漏尽比丘心顺趣于离、流注于离、浚输于离,顺趣于出、流注于出、浚输于出,顺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输涅槃。 若见五欲,犹见火坑。 如是见已,于欲念、欲受、欲着,心不永住,修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佛说此经已,尊者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五)如尊者舍利弗问经。 如是异比丘问佛。 (六九六)问诸比丘经亦如上说。 (六九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九力。 何等为九力? 谓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数力、修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九力。 何等为九? 谓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数力、修力。 何等为信力? 于如来所起正信心,深入坚固」如上说。 「何等为精进力? 谓四正断」如上说。 「何等为惭力?」如上说。 「何等为愧力?」如上说。 「何等为念力? 谓内身身观住」如上说。 「何等为定力? 谓四禅。 何等为慧力? 谓四圣谛。 何等为数力? 谓圣弟子若于闲房、树下作如是学:『身、口恶行者于现法后世当受恶报』」如上广说。 「何等为修力? 谓修四念处」如前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十力。 何等为十? 自在王者力、断事大臣力、机关工巧力、刀剑贼盗力、怨恨女人力、啼泣婴儿力、毁呰愚人力、审谛黠慧力、忍辱出家力、计数多闻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〇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谓自在王力者,王者现自在威力。 断事大臣力者,大臣现断事之功力。 机关工巧力,造机关者现其工巧力。 刀剑盗贼力,盗贼必现刀剑力。 计数多闻力者,凡思惟计数现多闻之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〇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十种如来力。 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何等为十? 谓如来处非处如实知,是名初力」乃至漏尽,如上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〇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 差别者:「若有来问如来处非处智力,如如来处非处智力所知所见所觉,成等正觉,为彼记说。 如是乃至漏尽智力」广说如上。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〇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所有法,彼彼意解作证,悉皆如来无畏智所生。 若比丘来为我声闻,不谄不伪,质直心生,我则教诫、教授为其说法。 晨朝为彼教诫、教授说法,至日中时得胜进处;若日暮时为彼教诫、教授说法,至晨朝时得胜进处。 如是教授已,彼生正直心,实则知实、不实知不实,上则知上、无上则知无上,当知、当见、当得、当觉者,皆悉了知,斯有是处。 「谓五学力、十种如来力。 何等为五学力? 谓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如来十种力。 何等为十? 谓是处如实知非处」如上十力广说。 「若有来问处非处智力者,如如来处非处智等正觉所知所见所觉,为彼记说,乃至漏尽智力,亦如是说。 诸比丘! 处非处智力者,我说是定非不定,乃至漏尽智者,我说是定非不定,定者正道,非定者邪道。」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〇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不正思惟者,未起贪欲盖则起,已起贪欲盖重生令增广;未起瞋恚、睡眠、掉悔、疑盖则起,已起瞋恚、睡眠、掉悔、疑盖重生令增广。 未起念觉支不起,已起念觉支则退;未起择法、精进、猗、喜、定、捨觉支不起,已起择法、精进、猗、喜、定、捨觉支则退。 「若比丘正思惟者,未起贪欲盖不起,已起贪欲盖令灭;未起瞋恚、睡眠、掉悔、疑盖不起,已起瞋恚、睡眠、掉悔、疑盖则断。 未起念觉支则起,已起者重生令增广;未起择法、精进、猗、喜、定、捨觉支则起,已起者重生令增广。」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〇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退法。 何等为五? 谓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盖,是则退法。 若修习七觉支,多修习令增广,是则不退法。 何等为七? 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猗觉支、喜觉支、定觉支、捨觉支,是名不退法。」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〇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法,能为黑闇,能为无目,能为无智,能羸智慧,非明、非等觉,不转趣涅槃。 何等为五? 谓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 如此五法能为黑闇,能为无目,能为无智,非明、非正觉,不转趣涅槃。 「若有七觉支,能作大明,能为目,增长智慧,为明、为正觉,转趣涅槃。 何等为七? 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猗觉支、喜觉支、定觉支、捨觉支。 为明、为目,增长智慧,为明、为正觉,转趣涅槃。」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〇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障、五盖,烦恼于心,能羸智慧,障阂之分,非明、非正觉,不转趣涅槃。 何等为五? 谓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 如此五盖,为覆为盖,烦恼于心,令智慧羸,为障阂分,非明、非等觉,不转趣涅槃。 「若七觉支,非覆非盖,不恼于心,增长智慧,为明、为正觉,转趣涅槃。 何等为七? 谓念觉支等」如上说,乃至捨觉支。 「如此七觉支,非翳非盖,不恼于心,增长智慧,为明、为正觉,转趣涅槃。」尔时,世尊即说偈曰:「贪欲瞋恚盖,睡眠掉悔疑,如此五种盖,增长诸烦恼,此五覆世间,深着难可度,障蔽于众生,令不见正道。 若得七觉支,则能为照明,唯此真谛言,等正觉所说,念觉支为首,择法正思惟,精进猗喜觉,三昧捨觉支,如此七觉支,牟尼之正道,随顺大仙人,脱生死怖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〇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族姓子捨诸世务,出家学道,剃除须发,着袈裟正信非家,出家学道。 如是出家,而于其中,有愚痴士夫依止聚落城邑,晨朝着衣持鉢,入村乞食,不善护身,不守根门,不摄其念,观察女人少壮好色而生染着,不正思惟,心驰取相,趣色欲想,为欲心炽盛,烧心烧身,返俗还戒而自退没。 厌离俗务,出家学道而反染着,增诸罪业而自破坏,沉翳没溺。 「有五种大树,其种至微,而树生长巨大,而能映障众杂小树,荫翳萎悴,不得生长。 何等五? 谓揵遮耶树、迦捭多罗树、阿湿波他树、优昙鉢罗树、尼拘留他树。 如是五种心树,种子至微,而渐渐长大,荫覆诸节,能令诸节荫覆堕卧。 何等为五? 谓贪欲盖渐渐增长,睡眠、掉悔、疑盖渐渐增长,以增长故,令善心荫覆堕卧。 「若修习七觉支,多修习已,转成不退。 何等为七? 谓念觉支、择法、精进、猗、喜、定、捨觉支。 如是七觉支,修习多修习已,转成不退转。」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〇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若比丘专一其心,侧听正法,能断五法,修习七法,令其转进满足。 何等为断五法? 谓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是名五法断。 何等修习七法? 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猗觉支、喜觉支、定觉支、捨觉支,修此七法,转进满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一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圣弟子清净信心,专精听法者,能断五法,修习七法,令其满足。 何等为五? 谓贪欲盖,瞋恚、睡眠、掉悔、疑,此盖则断。 何等七法? 谓念觉支,择法、精进、猗、喜、定、捨觉支。 此七法修习满足,净信者,谓心解脱;智者,谓慧解脱;贪欲染心者,不得不乐;无明染心者,慧不清净。 是故,比丘! 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若彼比丘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离无明,慧解脱,是名比丘断爱缚结,慢无间等,究竟苦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一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时,有无畏王子,日日步涉,彷佯游行,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 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作如是说:『无因、无缘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清净。』世尊复云何?」佛告无畏:「沙门、婆罗门为其说,不思而说,愚痴、不辨、不善,非知思,不知量,作如是说:『无因、无缘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清净。』所以者何? 有因、有缘众生烦恼,有因、有缘众生清净故。 何因、何缘众生烦恼? 何因、何缘众生清净? 谓众生贪欲增上,于他财物、他众具而起贪言:『此物于我有者,好、不离、爱乐。』于他众生而起恨心、凶心,计挍、欲打、欲缚、欲伏,加诸不道。 为造众难,不捨瞋恚,身睡眠、心懈怠、心掉动,内不寂静,心常疑惑,过去疑、未来疑、现在疑。 无畏。 如是因、如是缘众生烦恼。 如是因、如是缘众生清净。」无畏白佛:「瞿昙! 一分之盖,足烦恼心,况复一切?」无畏白佛:「瞿昙! 何因、何缘众生清净?」佛告无畏:「若婆罗门有一胜念,决定成就,久时所作,久时所说,能随忆念,当于尔时习念觉支。 修念觉已,念觉满足,念觉满足已,则于选择分别思惟,尔时择法觉支修习。 修择法觉支已,择法觉支满足,彼选择分别思量法已,则精进方便。 精进觉支于此修习,修精进觉支已,精进觉支满足,彼精进方便已,则欢喜生,离诸食想。 修喜觉支,修喜觉支已,则喜觉支满足,喜觉支满足已,身心猗息,则修猗觉支。 修猗觉支已,猗觉满足,身猗息已,则爱乐,爱乐已心定,则修定觉支。 修定觉支已,定觉满足,定觉满足已,贪忧灭,则捨心生,修捨觉支。 修捨觉支已,捨觉支满足。 如是,无畏! 此因、此缘众生清净。」无畏白瞿昙:「若一分满足,令众生清净,况复一切?」无畏白佛:「瞿昙! 当何名此经? 云何奉持?」佛告无畏王子:「当名此为觉支经。」无畏白佛:「瞿昙! 此为最胜觉分。 瞿昙! 我是王子,安乐亦常求安乐,而希出入,今来上山,四体疲极,得闻瞿昙说觉支经,悉忘疲劳。」佛说此已,王子无畏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稽首礼佛足而去。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8:44 来源:藏佛寺 链接:https://www.cangfosi.com/fojing/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