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七种随眠 内容: 【七种随眠】 p0056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复次烦恼品所有麁重,随附依身,说名随眠。 能为种子,生起一切烦恼缠故。 当知此复建立七种。 由未离欲品差别故;由已离欲品差别故;由二俱品差别故。 由未离欲品差别故;建立欲贪瞋恚随眠。 由已离欲品差别故;建立有贪随眠。 由二俱品差别故;建立慢无明见疑随眠。 如是总摄一切烦恼。 二解:俱舍论十九卷一页云:若诸随眠,体唯有六;何缘经说有七随眠? 颂曰:六由贪,异七。 有贪上二界。 于内门转故。 为遮解脱想。 论曰:即前所说六随眠中,分贪为二。 故经说七。 何等为七? 一、欲贪随眠,二、瞋随眠,三、有贪随眠,四、慢随眠,五、无明随眠。 六、见随眠,七、疑随眠。 欲贪随眠依何义释? 又云言贪分二,谓欲有贪。 此中有贪,以何为体? 谓色无色二界中贪。 此名何因唯于彼立? 彼贪多托内门转故。 谓彼二界,多起定贪。 一切定贪,于内门转;故唯于彼,立有贪名。 又由有人,于上二界,起解脱想。 为遮彼故。 谓于上界立有贪名。 显彼所缘,非真解脱。 此中自体,立以有名。 彼诸有情,多于等至及所依止,深生味着;故说彼唯味着自体。 非味着境。 离欲贪故。 由此唯彼立有贪名。 既说有贪在上二界;义准欲界贪名欲贪。 故于颂中不别显示。 三解:入阿毗达磨论上十一页云:随眠有七种。 一、欲贪随眠,二、瞋随眠,三、有贪随眠,四、慢随眠,五、无明随眠,六、见随眠,七、疑随眠。 此七别相,结中已说。 然应依界行相部别,分别如是七种随眠。 谓贪诸欲,故名欲贪。 此贪即随眠,故名欲贪随眠。 此唯欲界五部为五。 谓见苦所断,乃至修所断。 瞋随眠,亦唯欲界五部为五。 有贪随眠,唯色无色界各五部为十。 内门转故。 为遮于静虑无色解脱想故;说二界贪,名有贪。 慢随眠,通三界各五部为十五。 无明随眠,亦尔。 见随眠、通三界各十二为三十六。 谓欲界见苦所断具五见。 见集灭所断,唯有邪见及见取二。 见道所断,唯有邪见见取戒禁取三。 总为十二。 上二界亦尔。 为三十六。 疑随眠,通三界各四部为十二。 谓见苦集灭道所断。 此中欲贪及瞋随眠,唯有部别,无界行相别。 有贪疑慢无明随眠,有界部别,无行相别。 见随眠,具有界行相部别。 行相别者:谓我我所。 行相转者,名有身见。 断常行相转者,名边执见。 无行相转者,名邪见。 胜行相转者,名见取。 净行相转者,名戒禁取。 微细义,是随眠义。 彼现起时,难觉知故。 或随缚义是随眠义。 谓随身心相缚而转。 如空行影,水行随故。 或随逐义是随眠义。 如油在麻,腻在抟故。 或随增义是随眠义。 谓于五取蕴,由所缘相应而随增故。 言随增者:谓随所缘及相应门而增长故。 四解:品类足论一卷五页云:随眠有七种。 谓欲贪随眠、瞋随眠、有贪随眠、慢随眠、无明随眠、见随眠、疑随眠。 欲贪随眠有五种。 谓欲界系见苦集灭道修所断贪。 瞋随眠有五种。 谓见苦集灭道修所断瞋。 有贪随眠有十种。 谓色界系五,无色界系五。 色界系五者:谓色界系见苦集灭道修所断贪。 无色界系五,亦尔。 慢随眠有十五种。 谓欲界系五,色界系五,无色界系五。 欲界系五者:谓欲界系见苦集。 灭道修所断慢。 色无色界系各五,亦尔。 无明随眠有十五种。 谓欲界系五,色界系五,无色界系五。 欲界系五者:谓欲界系见苦集灭道修所断无明。 色无色界系各五,亦尔。 见随眠有三十六种。 谓欲界系十二,色界系十二,无色界系十二。 欲界系十二者:谓欲界系有身见,边执见,见苦道所断邪见见取戒禁取,见集灭所断邪见见取。 色无色界系各十二,亦尔。 疑随眠有十二种。 谓欲界系四,色界系四,无色界系四。 欲界系四者:谓欲界系见苦集灭道所断疑。 色无色界系各四,亦尔。 发布时间:2025-05-21 10:14:32 来源:藏佛寺 链接:https://www.cangfosi.com/dict/6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