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修跋拏婆颇婆郁多摩 内容: 【修跋拏婆颇婆郁多摩】修跋拏,此言金;婆颇婆,此言光;郁多摩,此言明。 天台言法性之法,可尊可贵,名法性为金。 此法性寂而常照,名为光。 此法性大悲,能多利益,名为明。 此三字题,玄义别释,乃立五科。 文虽明着,人自固迷,或言从法而立号,或曰单譬以为题,或文义以两存,欲利钝而[雨/隻](所江切)济。 宫商各奏,丹素竞舒,既惑异端,孰能一贯。 余因临讲,遂辄议之。 观此题之旨也,依文正意,唯在于法;就名旁通,乃该于喻。 所谓佛入禅那,妙契原寂,遂唱真号,以赴利机。 欲令安住于其中,故从当体而立称。 是以依文唯在于法,虽义推譬喻,无有一文。 而名通世象,似与喻同,无妨钝根而作譬解。 是故就名旁通于喻,虽利钝兼摄,法喻咸通,佛元意故,文之旨故,七种立题,当单法也。 问:搜玄录据玄义云:若利根人,即法作譬。 既云作譬,岂是单法? 此之一难,讵可通乎? 答曰:根钝者,以金光明为物象之号;根利者,以金光明是法性之名。 此则即用显体,金宝是真如,乃知全性成相;真如为金宝,故云即法作譬。 既解即法作譬,则了全事是理,所以利人不假譬喻。 故妙玄曰:利根即名解理,不假譬喻。 但作法华而解,兹意幽深,逐语奚晓。 问:迩来匠者,解此经题,分文义之二途,定法喻之两向。 人既佥允,独何不从? 答:文是能显,义是所诠。 能诠之文,必召所诠之义;所诠之义,必应能诠之文。 今若抗分,则成水火,余不用者,由过在斯。 问:先达立随机之义,以伸此题,待人问云法耶喻耶? 乃应之曰:为问利根? 为问钝根? 若问利根,即是单法;若问钝根,即是单譬。 此义通方,何藉重释? 答:随机虽尔,其如佛唱此名,为依法立,为作喻陈。 是则祗图答问纵横,不顾释名淆混。 问:四明记文,据经定题,言从法立,及乎释义,云被二根。 净觉谓自语相违,前后矛楯(乳尹切),未知此斥,义实然乎? 答曰:此不可也。 何哉? 言从法立者,依文之正意也;云被二根者,就名之旁通也。 祗由题旨含蕴,遂致释义通方。 其有瑕者,但不合云顺古作譬。 不知其喻,出自题名,由是辄伸管见,粗述大纲。 欲以尘雾之微,少益山海之广。 遂附此集,流布四方,冀观览者,塞世情焉。 发布时间:2025-05-21 07:15:22 来源:藏佛寺 链接:https://www.cangfosi.com/dict/5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