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豆佉 内容: 【豆佉】或伊祢,晋云苦。 法界次第云:苦以逼恼为义。 一切有为心行,常为无常患累之所逼恼,故名为苦。 苦有三种:一苦苦,二坏苦,三行苦。 今明三苦,有别有通。 别者,三苦即别对三受。 苦受,从苦缘生,情觉是苦,即苦苦也;乐受,乐坏时生苦,即是坏苦;不苦不乐受,常为无常迁动,即是行苦。 若通论三苦,则三受通有三苦。 所以然者,三受之心即是苦,通从苦缘生故,通是苦苦。 三受之心通为坏相所坏故,通是坏苦。 三受之心通是起役运动不停之相故,通是行苦。 行以迁流为义,故楞严云:譬如瀑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 古德颂行苦密迁云:如以一睫毛,置掌人不觉;若安眼睛上,违害极不安。 愚人如手掌,不觉行苦迁;智者如眼睛,违极生厌患。 智论云:无量众生,有三种身苦:老、病、死;三种心苦:贪、嗔、痴;三种后世苦:地狱、饿鬼、畜生。 法句经云:昔四比丘论世苦事:一云淫欲恼人;一云饥渴逼体;一云嗔恚扰乱;一云惊怖恐惧。 各执己是,竞谓他非。 佛知遂问,比丘具答。 佛言:汝等所论,不究苦义。 身为诸苦之本,众患之原,当求寂灭,此最为乐。 发布时间:2025-05-21 07:14:31 来源:藏佛寺 链接:https://www.cangfosi.com/dict/5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