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抚州曹山本寂禅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内容: 禅师讳峧章,泉州莆田黄氏子。 幼而奇逸。 为书生不甘处俗。 年十九弃家,入福州灵石山。 六年乃剃发受具。 咸通初,至高安,谒悟本禅师价公。 依止十余年。 价以为类已,堪任大法。 于是名冠丛林。 将辞去,价曰:三更当来,授汝曲折。 时矮师叔者知之。 蒲伏绳床下,价不知也。 中夜授章,先云岩所付宝镜三昧。 五位显诀,三种渗漏毕,再拜趋出。 矮师叔引颈呼曰:洞山禅入我手矣。 价大惊曰:盗法倒屙无及矣。 后皆如所言。 宝镜三昧,其词曰:如是之法,佛祖密付。 汝今得之,其善保护。 银创盛雪,明月藏鹭。 类之弗齐,混则知处。 意不在言,来机亦赴。 动成窠臼,差落顾伫。 背触俱非,如大火聚。 但形文彩,即属染污。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为物作则,用拔诸苦。 虽非有为,不是无语。 如临宝镜,形影相睹。 汝不是渠,渠正是汝。 如世婴儿,五相完具。 不去不来,不起不住。 婆婆和和,有句无句。 终必得物,语未正故。 重离六爻,偏正回互。 叠而为三,变尽成五。 如荎草味,如金刚杵。 正中妙挟,敲唱双举。 通宗通涂,挟带挟路。 错然则吉,不可犯忤。 天真而妙,不属迷悟。 因缘时节,寂然昭著。 细入无间,大绝方所。 毫忽之差,不应律吕。 今有顿渐,缘立宗趣。 宗趣分矣,即是规矩。 宗通趣极,真常流注。 外寂中摇,系驹伏鼠。 先圣悲之,为法檀度。 随其颠倒,以缁为素。 颠倒想灭,肯心自许。 要合古辙,请观前古。 佛道垂成,十劫观树。 如虎之缺,如马之馵。 以有下劣,宝几珍御。 以有惊异,黧奴白牯。 羿以巧力,射中百步。 箭锋相直,巧力何预。 木人方歌,石儿起舞。 非情识到,宁容思虑。 臣奉于君,子顺于父。 不顺非孝,不奉非辅。 潜行密用,如愚若鲁。 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五位君臣偈。 其词曰:正中偏。 三更初夜月明前。 莫怪相逢不相识。 隐隐犹怀昔日嫌。 偏中正, 失晓老婆逢古镜。 分明觌面更无真。 休更迷头犹认影。 正中来, 无中有路出尘埃。 但能不触当今讳。 也胜前朝断舌才。 偏中至, 两刃交锋要回避。 好手还同火里莲。 宛然自有冲天气。 兼中到, 不落有无谁敢和。 人人尽欲出常流。 折合终归炭里坐。 三种渗漏,其词曰:一见渗漏。 谓机不离位,堕在毒海。 二情渗漏,谓智常向背,见处偏枯。 三语渗漏。 谓体妙失宗,机昧终始。 学者浊智流转,不出此三种。 纲要偈三首。 其一名敲倡俱行。 偈曰:金针双镚备,挟路隐全该。 宝印当空妙,重重锦缝开。 其二名金锁玄路。 偈曰:交互明中暗,功齐转觉难。 力穷寻进退,金镚网鞔鞔。 其三名理事不涉,偈曰:理事俱不涉,回照绝幽微。 背风无巧拙,电火烁难追。 黎明章出山。 造曹溪礼祖塔。 自螺川还止临川。 有佳山水,因定居焉。 以志慕六祖,乃名山为曹。 示众曰:僧家在此等衣线下。 理须会通向上事,莫作等闲。 若也承当处分明,即转他诸圣。 向自已背后,方得自由。 若也转不得。 直饶学得十成,却须向他背后叉手。 说什么大话。 若转得自已,则一切粗重境来。 皆作得主宰。 假如泥里倒地,亦作得主宰。 如有僧问药山曰:三乘教中,还有祖意也无。 答曰有。 曰既有,达磨又来作么。 答曰:只为有,所以来。 岂非作得主宰,转得归自已乎。 如经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 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言。 劫者滞也。 谓之十成,亦曰断渗漏也。 只是十道头绝矣。 不忘大果。 故云守住峧着。 名为取次承当,不分贵贱。 我常见丛林,好论一般两般。 还能成立得事么。 此等但是说向去事路布。 汝不见南泉曰:饶汝十成,犹较王老师,一线道也。 大难。 事到此,直须子细始得。 明白自在。 不论天堂地狱,饿鬼畜生。 但是一切处不移易。 元是旧时人,只是不行旧时路。 若有忻心,还成滞着。 若脱得,拣什么。 古德云,只恐不得轮迥。 汝道作么生。 只如今人,说个净洁处。 爱说向去事,此病最难治。 若是世间粗重事,却是轻。 净洁病为重。 只如佛味祖味,尽为滞着。 先师曰:拟心是犯戒。 若也得味是破斋。 且唤什么作味。 只是佛味祖味。 纔有忻心,便是犯戒。 若也如今说破斋破戒。 即今三羯磨时,早破了也。 若是粗重贪瞋痴。 虽难断却是轻。 若也无为无事净洁,此乃重,无以加也。 祖师出世,亦只为这个。 亦不独为汝。 今时莫作等闲。 黧奴白牯修行却快。 不是有禅有道。 如汝种种驰求。 觅佛觅祖,乃至菩提涅槃。 几时休歇成辨乎。 皆是生灭心。 所以不如黧奴白牯,兀兀无知。 不知佛,不知祖。 乃至菩提涅槃,及以善恶因果。 但饥来吃草,渴来饮水。 若能恁么,不愁不成辨。 不见道计较不成。 是以知有,乃能披毛戴角。 牵犁拽耒,得此便宜,始较些子。 不见弥勒阿珰,及诸妙喜等世界。 被他向上人唤作无惭愧,懈怠菩萨。 亦曰变易生死。 尚恐是小懈怠。 在本分事,合作么生。 大须子细始得。 人人有一坐具地。 佛出世慢他不得。 恁么体会修行,莫趁快利。 欲知此事,饶今成佛成祖去,也只这是。 便堕三涂地狱六道去,也只这是。 虽然没用处,要且离他不得。 须与他作主宰始得。 若作得主宰,即是不变易。 若作主宰不得,便是变易也。 不见永嘉云,莽莽荡荡招殃祸。 问如何是莽莽荡荡招殃祸。 曰只这个总是。 问曰如何免得。 曰知有即得,用免作么。 但是菩提涅槃。 烦恼无明等,总是不要免。 乃至世间粗重之事。 但知有便得,不要免免。 即同变易去也。 乃至成佛成祖,菩提涅槃。 此等殃祸,为不小。 因什么如此,只为变易。 若不变易,直须触处自由始得。 香严闲禅师会中有僧。 问如何是道。 闲曰枯木里龙吟。 又问如何是道中人。 闲曰髑髅里眼睛。 其僧不领,辞至石霜。 问诸禅师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诸曰犹带喜在。 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诸曰犹带识在。 又不领,乃问章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章曰血脉不断。 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章曰干不尽。 又问有得闻者否。 章曰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 又问未审是何章句。 章曰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乃作偈曰:枯木龙吟真见道。 髑髅无识眼初明。 喜识尽时消息尽。 当人那辨浊中清。 有僧以纸为衣,号为纸衣道者。 自洞山来。 章问如何是纸衣下事。 僧曰:一裘才挂体,万事悉皆如。 又问如何是纸衣下用。 其僧前而拱立。 曰诺即脱去。 章笑曰:汝但解恁么去。 不解恁么来。 僧忽开眼曰:一灵真性,不假胞胎时如何。 章曰未是妙。 僧曰如何是妙。 章曰不借借。 其僧退坐于堂中而化。 章作偈曰:觉性圆明无相身。 莫将知见妄疏亲。 念异便于玄体昧。 心差不与道为邻。 情分万法沉前境。 识鉴多端丧本真。 若向句中全晓会。 了然无事昔时人。 僧问五位君臣旨诀。 章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 偏位即色界,有万形像。 偏中至者,舍事入理。 正中来者背理就事。 兼带者冥应众缘,不随诸有。 非染非净,非正非偏。 故曰虚玄大道,无着真宗。 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 要当审详辨明。 君为正位,臣是偏位。 臣向君是偏中正。 君视臣是正中偏。 君臣道合,是兼带语。 问如何是君。 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 问如何是臣。 曰灵机宏圣道,真智利群生。 问如何是臣向君。 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 问如何是君视臣。 曰妙容虽不动,光烛不无偏。 问如何是君臣道合。 曰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 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 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 此吾法之宗要。 作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 莫将真际杂顽空。 妙明体尽知伤触。 力在逢缘不借中。 出语直教烧不着。 潜行须与古人同。 无身有事超岐路。 无事无身落始终。 又曰: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 直须回互。 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 一者披毛戴角。 二者不断声色。 三者不受食。 有稠布衲者,问曰:披毛戴角是什么堕。 章曰是类堕。 问不断声色是什么堕。 曰是随堕。 问不受食是什么堕。 曰是尊贵堕。 夫冥合初心,而知有是类堕。 知有而不碍六尘是随堕。 维摩曰:外道六师是汝之师。 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 食者正命食也。 食者亦是就六根门头,见觉闻知。 只不被他染污,将为堕,且不是同也。 章读杜顺傅大士所作,法身偈曰:我意不欲与么道。 门弟子请别作之。 既作偈,又注释之。 其词曰:渠本不是我。 非我我本不是渠非渠。 渠无我即死,仰汝取活。 我无渠即余,不别有。 渠如我是佛(要且不是佛)。 我如渠即驴,二俱不立。 不食空王俸。 (若遇御饭,直须吐却。)何假假传书(不通信)。 我说横身唱(为信唱)。 君看背上毛,不与你相似。 乍如谣白雪,将谓是白雪。 犹恐是巴歌。 南州帅南平钟王。 雅闻章有道,尽礼致之不赴。 但书偈付使者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见之犹不采,郢人何事苦搜寻。 天复辛酉夏夜,问知事。 今日是几何日月。 对曰六月十五。 章曰曹山平生行脚。 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 明日辰时吾行脚去。 及时焚香,宴坐而化。 阅世六十有二,坐三十有七夏。 门弟子葬全身于山之西阿,塔曰福圆。 〔惠洪〕赞曰:宝镜三昧其词要妙。 云岩以受洞山,疑药山所作也。 先德惧属流布,多珍秘之。 但五位偈,三种渗漏之语,见于禅书。 大观二年冬。 显谟阁待制朱彦世英。 赴官钱塘。 过信州白华岩,得于老僧。 明年持其先公服。 予往慰之,出以授予曰:子当为发扬之。 因疏其沟封,以付同学。 使法中龙象,神而明之。 尽微细法执,兴洞上之宗。 亦世英护法之志也。 发布时间:2025-05-21 01:58:34 来源:藏佛寺 链接:https://www.cangfosi.com/dict/4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