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默摈法 内容: 亦名:梵坛法、不共语羯磨子题:三种调伏法、梵坛、语地、不与语、教授、教诫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言默摈者,五分云,梵坛法者,一切七众不来往交言。 智论云,若心强犷,如梵天法治之。 以欲界语地,亦通色有,不语为恼;故违情故,不语治之。 此法最要。 亦有经中加羯磨者,寻本未得。 杂含云,三种调伏法,谓柔软,刚强也,犹不调者杀之。 谓不与语、教授、教诫也。 ”资持记释云:“默摈中,初引示。 梵坛者,有云,梵王宫前立一坛,天众不如法者,令立坛上,余天不与往来交言。 五分,因阐陀恼僧,故用此治。 次智论中,强犷,谓性粗恶。 以下,出所以。 语地,以语为乐故。 通色有者,梵天行故。 言故违者,谓特意也。 此下,劝行。 亦有等者,即僧祇二十四卷,因摩诃罗犯众罪,虽忏犹作,乃作不共语羯磨;今云寻本未得者,示有遗忘故。 杂下,引证。 柔软谓劝喻;刚强即谪罚通收七法;杀之即默摈。 谓下,显相。 有三种。 不与语即常所言论,教授约学业,教诫约过失。 昔以柔软配四羯磨,刚强配三举,详之。 ”(事钞记卷七·三一·一七) 发布时间:2025-05-21 01:16:52 来源:藏佛寺 链接:https://www.cangfosi.com/dict/47510.html